堅持科技創新和人才強市首位戰略
重慶深入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
前不久,2023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揭曉,一大批科研人員、科技成果和企業獲獎。
相比以往,此次重慶市科學技術獎進一步突出科技創新及重點產業融合:獲獎項目中,超七成聚焦“416”科技創新布局,超六成聚焦“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
同時,進一步突出企業主體與產學研創新:獲獎項目中,我市企業牽頭和參與項目佔比超50%,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產學研合作佔比達56%。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青年人才逐步為引領我市科技創新的主要力量。獲獎項目中,第一完成人為45周歲以下科研人員的佔比達58.1%。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
近年來,重慶堅持科技創新和人才強市首位戰略,加快實施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改革,著力構建“416”科技創新布局,聚焦“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取得積極成效。
專業建在產業鏈上,學院辦在產業園區
在渝北區仙桃數據谷,半封閉的自動駕駛與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場,來自重慶郵電大學工業互聯網現代產業學院(以下簡稱工業互聯網學院)的學生,現場展示自動駕駛技術,操控各種車輛靈活地躲避障礙,變道轉彎,然后穩穩停車。
事實上,仙桃數據谷全域構成覆蓋“人、車、路、網、雲”的完整鏈條,為重郵師生開展實習實訓、技術驗証、產品測試、創新創業、學科研究等提供了良好條件。
工業互聯網學院成立於2022年,由重慶郵電大學主動打破“圍牆”、拓寬辦學邊界,聯合仙桃數據谷共同打造。學院聚焦工業軟件和智能汽車領域,通過“校、園、企”協同,搭建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企業服務、學生創業於一體的人才培養基地與創新創業服務平台,實現產教融合、科教融匯。
在仙桃數據谷,工業互聯網學院建立了4萬余平方米的辦學場地,包括教學科研場地、實習實訓場地、學生宿舍等,自落地以來,學院入住學生已有上千人。
不僅如此,在這裡,學院與長安軟件、傳音通訊、中科創達等軟件企業成為“鄰居”,得益於“近水樓台”,校企共建了“長安智能汽車班”“傳音智慧終端班”“中科創達特訓班”,實現課程內容與技術發展銜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融合。
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把學院辦在產業園區,縮短培養“時差”,“訂單式”培養產業急需人才。如今,工業互聯網學院學生就業率超92%。
工業互聯網學院是我市現代產業學院的一個代表。
“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是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布局,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有力支撐,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的重要引擎。”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重慶各高校聚焦產業發展布局,結合自身學科專業特色優勢,在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方面持續探索、先行先試。
目前,全市高校簽約華為、長安、賽力斯等200余家企業,50余家科研院所和20余家各級政府機構,共同組建80余個現代產業學院,其中重慶郵電大學、重慶理工大學2所高校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級現代產業學院,有力推動了學科專業結構“優”起來、學生就業競爭力“強”起來、辦學水平“高”起來、產學研合作“暢”起來。
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是全市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取得新進展新成效的一個縮影。
聚焦推動教育與科技、人才一體化融合發展,重慶還精耕一流學科,重慶大學、西南大學2所高校5個學科進入新一輪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在新一輪學科評估中,實現了A+學科突破,“雙一流”建設實現質量和數量雙提升。
我市還積極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支持高校科研人員面向前沿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開展聯合攻關。2022年以來,全市高校新增全國重點實驗室2個、集成攻關大平台1個、教育部科研創新平台15個。
同時,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形成以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引領的“1+N”大學生競賽體系,聯合市國資委共建重慶市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開展校企實地走訪對接,高校每年與企事業單位簽訂橫向科研項目8000項左右。
構建科創生態閉環
幾個月前,一則消息讓重慶大學的校友圈“炸”開了鍋:該校明月科創實驗班兩名“00后”學生創辦的企業,順利完成新一輪的融資。其中一家市場估值2000萬元,另一家市場估值3000萬元。
兩個大學生創業項目,為何能得到資本的青睞?這得益於他們共同的“幕后推手”——明月湖國際智能產業科創基地(以下簡稱明月湖科創基地)。
2021年,兩江新區與香港科技大學李澤湘教授共同發起成立明月湖科創基地,重點圍繞重慶優勢及重點產業,探索構建“人才—創新—產業—資本”的科創生態閉環,開展硬科技企業“0—1”的培育、孵化與投資。
如何形成科創生態閉環?基地打造了一套“獨門秘籍”——
在人才培養上,基地與重慶大學、西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18所西部重點院校達成深度合作,牽頭推動明月科創實驗班、重慶卓越工程師學院等新工科教育平台建設。
在項目培育上,以智能C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智慧出行、智慧農業等為主要方向,培育硬科技項目。
在產業賦能上,結合重慶優勢產業,推動希迪智駕、固高科技、歐卡智舶等明星企業落戶明月湖,並推動成立重慶車載軟件基地。
在資源配置上,持續加強與頭部創投基金合作,聯合紅杉資本、高瓴資本等國內外頂級資本和產業基金加持項目發展,並積極對接種子基金,解決初創團隊融資周期長等難題。
酈鋮是上述兩名“00后”學生之一,2022年,他進入明月湖科創基地,聚焦盲文電子閱讀器這一細分賽道,開始了創業探索。
在基地的培育下,他帶領團隊不斷摸索,成功研制出第一代產品,並獲得50萬元種子基金支持。隨后,他們又迅速迭代升級,對產品進行持續優化。
此次完成融資,團隊再次刷新“進度條”,准備今年內將產品正式推向市場。
實際上,像酈鋮這樣的年輕創業者,在明月湖科創基地還有很多。
明月湖科創基地總經理張藝蒙介紹,自2021年10月正式運營以來,明月湖科創基地累計開展科創訓練營、創業者大會等活動100余場次,培育和發掘潛在創業者8000余名,集聚創業人員300余人。
目前,基地23個項目已在渝注冊成立公司,累計獲得包括清水灣基金、紅杉資本等國內外頂級資本投資達1.35億元。
如今,一批懷揣硬科技創業夢想的年輕人,正在把夢想變為現實。
不僅是加快建設明月湖科創基地等大型孵化載體。為促進創新鏈、資金鏈、產業鏈、人才鏈“四鏈”融合,重慶還全力推進環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建設。
“自環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啟動建設以來,我市圍繞區域重點產業發展需求和大學優勢資源,大力升級改造大學周邊老舊廠房、樓宇等載體,構建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全鏈條孵化體系,引導大學師生團隊入駐創新創業生態圈。”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例如,環西南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建立“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成果轉化鏈條,共溢出2500多項科研成果,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200%,累計孵化創新主體近1000家。
當前,我市正在打造環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升級版”,通過打造創新創業、成果轉化、科技服務、校友經濟、創新氛圍“五位一體”的生態系統,進一步推動科技成果加速轉化為新質生產力。
“目錄+計分”讓優秀人才輕裝上陣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如何用好“第一資源”,激發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年來,我市在深化人才評價改革上下足了功夫。
近日,重慶機電增材制造有限公司正高級工程師、工學博士段虎明,被認定為新重慶D類人才,可享受創新創業、金融支持、生活服務等73項“公共+市場化”人才服務。
這得益於我市首創的“目錄+計分”人才認定機制。
今年4月,《新重慶人才服務管理辦法(試行)》出台,將人才卡A卡細化為“A、B、C、D”、B卡細化為“E、F”六類,通過“目錄+計分”認定機制確定人才類別。被認定的人才,將會享受到由市級、區縣提供的全鏈條專屬服務。
其中,在目錄認定方面,主要通過人才已取得的稱號、榮譽及重大科研項目等直接確定類別。
在計分認定方面,聚焦我市“416”科技創新布局和“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需要,將我市重點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等在職人員納入人才評價隊伍,優先考慮研發、制造類崗位一線人才,進一步擴大人才認定行業領域范圍。
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錄+計分”人才認定機制從年齡、學歷及職稱、工作經驗、薪資等6個維度綜合計算分值予以認定人才類別,突出社會認同、企業認可,突出實績實干,突出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導向。
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參加計分認定測評4478人。“以貢獻論英雄”的價值導向,讓更多優秀人才輕裝上陣,干事創業更有動力。
不僅如此,為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我市還深入開展高層次人才自主認定試點,將我市重點企業和科研院所納入試點范圍,授權納入自主認定試點的用人單位充分的人才推薦權,打破傳統人才引進工作模式,助力用人單位快速引進緊缺人才。
同時,充分發揮用人單位在職稱評價中的主體作用,進一步向智力密集型企事業單位下放高級職稱評審權,最大限度激發人才活力。
例如,四川美術學院重點從破“四唯”入手,大刀闊斧改革,讓教師“沒有論文也可以評教授”。
在該校任教20年的張朤,就是受益者之一。近年來,他所教課程連續多年受到學生好評,教學成效有目共睹。不過,因其論文未達到條件,致使他在講師崗位上16年,仍未晉升高一級職稱。
高級職稱評審權下放后,該校改革職稱評聘制度,增設教學為主型教授,打破了以往職稱評聘隻注重論文、論著的傳統做法,更加重視以教書育人實績和貢獻來評價教師。由此,張朤因教學業績突出,順利評上教授職稱。
如今,類似這樣自主設定條件,不單純以論文評職稱的高校越來越多。
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計向71所市屬高校、12家三甲醫院、13家大型企業、3所科研院所下放高級職稱評審權,鼓勵用人單位結合崗位特點,做“活”評價指標,讓干得好的人評得出,讓評出來的人用得好。各自主評審單位共有12000余人取得高級職稱,激發了源源不斷的創新創造活力。
相關新聞>>>
重慶加快打造“4+5+M+N”創新平台體系
高能級創新平台是集聚高端創新資源、服務重大戰略需求、搶佔科技創新制高點的重要支撐。9月5日,記者從市科技局了解到,為進一步提升高能級創新平台建設質效,我市正圍繞“416”科技創新布局,不斷優化資源配置方式,加快打造“4+5+M+N”創新平台體系,逐漸構建新的創新格局。
據介紹,近年來,我市加快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兩江協同創新區、廣陽灣智創生態城三大科創核心承載區,布局“4+5+M+N”創新平台體系,推動科技創新能力整體提升。
具體而言,聚焦生命健康、數智科技、新材料、綠色低碳四大科創高地,加快建設金鳳、嘉陵江、明月湖、廣陽灣四大重慶實驗室,跨部門、跨地區、跨領域整合市內外高校、科研機構、行業龍頭企業等力量共同開展高水平科研。
聚焦充分發揮高校科研力量的基礎支撐作用,布局建設高校前沿技術交叉研究院,推動高校跨學科、跨領域多學科交叉融合,培育未來產業著力點。
謀劃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創建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圍繞人工智能、大數據、創新藥物、精准醫療、綠色制造、智慧農業等領域,重點打造一批市級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和產業重大平台。
目前,金鳳實驗室已誕生免疫病理基礎研究、數字病理設備、病理人工智能診斷等多項首創成果,明月湖實驗室也獲得單個產業化項目投資4億元。
除此之外,我市啟動建設重慶大學前沿技術交叉研究院,重組形成全國重點實驗室10個,建成國家級科技創新基地平台114家。
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將持續優化創新組織機制,深化以優秀人才、創新團隊為牽引的創新資源配置機制改革,支持優秀人才和創新團隊牽頭建設科技創新平台、組織實施重大研發項目。(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張亦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青春紅岩”網上主題宣傳活動在重慶啟動
- 人民網重慶9月5日電 (記者馮文彥)紅岩精神是重慶城市精神的核心,重慶同紅岩精神血脈相連、共同成長。9月5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重慶市委網信辦、重慶市教委、共青團重慶市委、重慶紅岩文化中心、中共重慶市沙坪壩區委、重慶市沙坪壩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青春紅岩”網上主題宣傳活動在重慶1949大劇院啟動。…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