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美好生活 “數”促精細治理
重慶積極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
重慶市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大廳,工作人員在后台監控調度。(攝於4月23日)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前不久,重慶市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以下簡稱市治理中心)通過設置在城市供水管網的智能感知設備,發現渝中區上清寺街道嘉西村社區供水管道的水壓突破了正常運行的閾值,觸發“城市供水爆管處置”事件預警。
市治理中心立即將預警信息推送至渝中區治理中心核實,通過現場視頻探頭和渝中水廠管線搶修人員確認,嘉西村社區國賓醫院處的供水管道出現爆管,道路已積水。
與此同時,市城市管理局通過數據平台也獲知此信息。經落圖確認,爆管處管徑小於500毫米,相應啟動“城市供水爆管處置”應急預案:由渝中區做好搶修處置工作,渝中水廠赴現場搶修,區交巡警支隊疏導維修點交通,區經信委組織電氣訊等單位到達現場做好管線保護,區消防救援支隊前往太平洋廣場為轄區居民提供應急水源,社區各網格員向居民傳遞停水維修信息……3個小時后,爆管處得到修復並恢復供水。
從自動預警到三級聯動,從多跨協同到閉環處置……由於數據流的打通,使得供水爆管處置整個過程權責明確、執行有力。
目前,我市聚焦健全完善“大綜合一體化”城市綜合治理體制機制,分類探索創新,強化綜合集成,激發基層首創,積極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
城市管理更有質效
黨建統領城市治理體系逐步構建,智慧城市建設加快推進
“供水爆管處置”只是重慶以數字賦能城市治理的“一件事”。隨著數字重慶建設“1361”整體構架的體系化推進,越來越多的城市管理難題在數字化賦能中得到解決。
近日,一輛從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開往渝北區的渣土車,因冒裝一路撒漏被道路沿線的監控探頭“捕捉”。隨后,該車的預警信息包括車牌、線路、渣土源頭工地等關鍵信息,被推送至當地城管、住建等部門,半小時后執法人員趕到了這輛渣土車所在的施工地。
面對事實和証據,施工方和渣土運輸單位承認違法事實,接受執法部門的處罰。
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工程渣土量大、管理鏈條長、路面人工監管有盲區等難點,我市在“渣土車監管一件事”等基礎上進一步整合梳理,開發“工程渣土治理利用”場景應用,圍繞“審、挖、運、處、評”5大關鍵環節,通過數字化對渣土處置利用實行全鏈條閉環管理,極大提升了管理效能。
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全市上下堅持把數字重慶建設作為超大城市治理探索的關鍵變量,加快推動各領域工作體系重構、業務流程再造、體制機制重塑。
一年多來,我市持續完善“1361”整體構架,把建設三級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作為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變革重塑的關鍵路徑,朝著大綜合一體化方向,加快探索職責更清晰、層級更精干、流程更順暢、監督更有效、治理更高效的城市綜合治理新格局。
問題精准管控,治理才有方向。涉犬管理除了養犬登記,還有衛生防疫、流浪犬收容等環節,涉及公安、衛生、城市管理等多個部門以及屬地街鎮和物管等單位,依靠傳統手段難以有效治理。
今年初,犬隻擾民問題被納入“八張問題清單”。在系統數據流的運行推動下,全市公安機關對涉犬問題開展拉網排查,其他部門和單位積極聯動,謀劃“養犬服務管理一件事”應用。25個區縣先后建設犬隻收容留檢場所,農業農村部門在重點區縣還建立區域性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中心,對犬尸實施無害化處理,實現閉環管理,並復盤完善養犬管理工作長效機制,鞏固提升了該類問題的治理效果。
巡視、審計、督查、群眾信訪等“八張問題清單”機制,致力於實現全量問題的歸集、入庫、整改、銷號、評價全鏈條閉環管控,實現和黨建、經濟、平安、改革等“八張報表”,常態化“三服務”等“五項機制”共同形成黨建統領“885”工作體系,逐步構建起黨建統領城市治理體系。
在具體的管理事項上,有關部門和區縣積極梳理核心業務,推動形成“一件事”和綜合場景,並不斷細化跑道、推動迭代升級,推動進入三級治理中心貫通運用,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步伐。
市治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供水爆管處置、工程渣土治理利用外,有關部門和區縣還梳理開發了渝暢停、橋隧智慧管理、城市道路空間治理—馬路拉鏈、化糞池監管、數治窨井蓋等一大批涉及城市管理的“一件事”重點應用,這些重點應用在探索中不斷完善推廣,逐步投入實戰。
應急處突更具韌性
推動各類風險閉環處置,全面提升城市除險固安治理水平
近期重慶持續的晴熱高溫,也“烤”驗著巴渝大地上郁郁蔥蔥的山林。
9月6日,在市治理中心指揮大屏幕上的“森林消防”跑道綜合專題屏駕駛艙,工作人員通過新疊加的指揮調度系統短信指令、在線標繪、視聯網融合通訊、林火推演模型等功能,對森林火險等級較高的雲陽、豐都等地開展實時調度處置。
“既能察看,做到一屏掌控﹔還能實戰,實現一鍵調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針對近期森林防滅火的嚴峻形勢,全市新接入森林防火告警終端、森林地表探測器、電子界樁等多類傳感器600余個,攝像頭近300個,有力提升我市森林防滅火“挂圖作戰”能力。
與此同時,依托國家衛星熱點監測核查,6架直升機、200余架無人機空中巡護,136座瞭望塔、3300余個林區視頻監控全時段監測,以及4.4萬名網格護林員、3400余名監管員、6800余名指導員和1.3萬余名各級專業應急救援隊伍,構建起“天空地”立體化監測網絡,共同筑牢嚴密的森林防火屏障。
重慶氣候條件和地形地貌特殊,安全風險隱患點多面廣,自然災害時有發生。市應急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全市加快推進韌性城市建設,積極構建統一高效的組織指揮體系、精准靈敏的風險防范體系、專業集約的救援救災體系、科學完備的支撐保障體系、良性互動的社會共治體系、整體智治的數字應急體系,提升統籌調度、防范化解、應急處置等能力,不斷提高大綜合一體化城市安全治理水平。
萬州區五橋街道紅星老街防洪等級低,遇強降雨必被淹。去年“7·4”暴雨過程中水位陡漲,街道緊急轉移群眾4000余人。當地下決心實施五橋河流域綜合防洪減災工程,參考市應急管理局開發的“洪水淹沒分析”等數據模型,建成分洪隧洞、防洪牆、疏浚河道。今年該地“7·8”暴雨過程中,分洪隧洞成功實現分洪,分洪率達60%,紅星老街實現了水位不超警、洪水不上街、人員“零轉移”。
以數字治理提升安全韌性,市應急管理局歸集整合各類數據2200余萬條,建成“會商預警”“防汛抗旱”“危岩地災”“避險轉移”等12個“一件事”應用,開發“災害態勢研判”“洪水淹沒分析”“山洪淹沒分析”“水庫潰壩分析”“林火蔓延分析”等7個分析模型。此外,還聚焦超大城市安全運行重點領域,劃分6類城市安全體征指標,設置風險閾值,建立風險預測模型,集成“數字應急”綜合應用,搭建“自然災害防減救”“安全生產綜合智治”“應急指揮智救”等多個綜合場景,初步實現城市安全“可感、可傳、可知、可防、可救”。
針對城市管理痛點引發的安全風險,有關區縣還積極嘗試以數字化手段,開展城市治理風險清單管理。
沙坪壩區三峽廣場商圈南開下穿道處在低窪路段,一遇暴雨就會積水,威脅駕乘人員生命安全。依托視頻監控攝像頭、水位儀等物聯設備,沙坪壩區建立了城市內澇監測處置場景,一旦水位超限將自動聯動隧道外兩處交通指示燈臨時中斷交通,同時智能報警,將警情分撥至交巡警、住建委和城市管理等部門,10分鐘內可到達現場處置。
治理服務更加精細
讓城市成為美好生活的載體,讓群眾看到城市變化、獲得實惠
“我家對面的小廣場晚上壩壩舞太吵了,能不能加強管理?”“小區外的公交車間隔時間太長,錯過一班,就要再等半小時。”“我們家的供水壓力不足,不敢在用水高峰期洗澡,能不能幫我解決?”
這些是重慶市“民呼我為”應用中,市民通過撥打“12345”熱線、登錄“渝快辦”等反映的訴求。市治理中心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群眾的訴求一旦進入“民呼我為”應用,就會按照智能預案進行自動分撥、閉環處理,相關單位工作人員會及時將訴求辦理情況反饋給反映問題的市民。
今年5月,市民黃先生通過“民呼我為”應用反映,江北區某商家未按買賣約定履行贈送相應禮品。所在街道指揮中心接報后,指派街道市場監管聯勤崗主辦黃先生的投訴,社區協辦做好雙方的思想工作。最終商家同意履約,黃先生如願拿到相應贈品。
除了市民通過電話或互聯網反映問題,我市的專兼職網格員在走訪群眾時,也可以通過“141”基層智治平台,將群眾的訴求錄入“民呼我為”或其他相應的應用中閉環流轉處置。
日前,江北區大石壩街道石油社區黨委書記黃海燕通過“141”智治平台反映,盤溪河步道位於江北區和渝北區200多米的交界地帶常年無人打掃,附近居民對此多有怨言。因此事涉及兩個區的職責劃分,作為社區工作者她沒法協調。事件錄入后,江北區、渝北區有關部門迅速接單,來到實地了解情況,商討解決方案。最終商定:渝北區有關單位對步道清潔衛生集中開展一次整治,后續日常保潔交江北區有關物業公司。
“原本以為扯皮的事情,結果很快就協商解決了!”當地居民對處置結果感到滿意。
城市治理服務效果如何,居民最有發言權。通過“民呼我為”應用、“141”基層智治體系,實現問題閉環處置,普通市民和基層社區工作者、網格員也能“撬動”管理資源,推動問題解決。
實現精細服務,首先要能做到“看得見”。今年以來,城市管理部門積極推動城市管理與基層治理相融合,主動發揮職能作用,為基層群眾解決煩心事。石井坡街道團結壩社區是一個老舊社區,一直未規劃停車場所和配建停車庫。沙坪壩區城市管理局開展“城管進社區”行動時,了解到居民停車難的情況。該局會同街道和社區,找到附近的閑置空地建設了一處“小微停車場”,緩解了居民停車難,同時對社區內部道路佔道停車開展疏導和治理,讓社區生活環境更加便利舒適。
“超大”是面積大、人口多,但服務卻要盡量細致精准。超大城市的現代化治理之路,重慶正朝著更智能、高效、精准的目標,久久為功、持續探索。(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張珺 實習生 程俊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