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省市政協聯合協商——
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 賦能“雙圈”建設
2024年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第五年,川渝兩地合作進入了深度融合、相互賦能、量質齊升的嶄新階段。如何進一步促進川渝兩地優勢互補、各展其長?
9月6日,川渝省市政協聯合協商會議召開。重慶市政協及相關部門負責人、29個區縣政協主要負責人,四川省政協及相關部門負責人、14個市及有關縣區政協主要負責人齊聚重慶榮昌,圍繞“優化重大生產力(產業)布局”這一議題開展聯合協商,攜手助力高質量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做好全局性統籌規劃
促進資源配置高效充分適宜
近年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川渝兩地黨委政府、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成績,但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也面臨著更多挑戰。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新聯會會長藍逢輝開門見山地說:“實現兩地的優勢互補,需要強大的頂層設計和決策機制支撐,需要中央層面集中統籌領導和協調,確保資源配置高效、充分、適宜。”
藍逢輝建議,由國務院、國家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川渝書記省長市長組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協調發展領導小組”,協調制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政策,協調區域重大項目分布,協調區域產業布局,對區域企業給予財政、稅收、金融等特殊支持政策,從而推動整個川渝地區健康協調高質量發展。
藍逢輝還指出,兩地產業資源相似度較高,相互配套能力不強,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行政分割、重復建設、缺失斷鏈、招商內卷現象,在地方財政和稅收方面也存在尺度差異,建議在川東渝西毗鄰地區設置“一體化示范區與先行啟動區”,堅持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在示范區探索政策試點與方式創新,促進區域間融合發展。
成都高新區管委會黨工委副書記盧鐵城與藍逢輝不謀而合。在他看來,兩地抱團發展的跨區域發展格局尚未形成,還存在著共投共建重大項目不多、產業同質化發展明顯等現象。
盧鐵城建議,常態化召開成渝地區重點產業鏈供應商大會,增進兩地政府、企業、機構互動,共育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共同爭取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聯合爭取一批新的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大科學裝置協同布局﹔大力推動兩地企業、高校、科研機構、人才等資源緊密對接,共同積極搶抓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戰略機遇。
深化雙核聯動聯建
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協同高效運轉
近年來,川渝兩地努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多點布局、多元互補、多鏈融通的新能源產業生態正逐步形成,但在推進新能源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方面,仍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
“當前,電價機制等問題限制了儲能系統發展,難以實現源網荷儲充互動,且目前無市場模式支撐,技術推動力不足,限制了微電網系統與大電網互動的發展。”四川省政協委員、特銳德川開電氣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軍十分關注新能源產業發展。他建議,通過構筑柔性儲能網、搭建有序充電網、鏈入智能配電網、建設低碳微電網,推動川渝兩地“四網”融合發展﹔進一步做實產業協同戰略,優化川渝電力系統整體規劃。
成渝地區是全國六大汽車產業基地之一。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張興海圍繞汽車產業發展提出了他的見解。
“川渝汽車產業科技創新力不強,對產業鏈供應鏈控制力有限。”張興海表示,賽力斯汽車的川渝供應商佔比並不太高,智能駕駛、軟件供應商等核心業務資源目前並沒有西南地區的供應商。他還發現,川渝兩地僅在電力領域的政策差異就超過140項,雙方在用地審批等方面的政策也存在諸多差異。
基於此,他建議,圍繞當前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短板,培育或引進有系統集成能力的供應商,引入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供應商,提高本地配套能力﹔深化“川渝商會聯盟”機制,整合引入各地區川渝企業家資源,開展溝通聯絡、招商引資、經貿合作﹔搭建產業鏈供需信息對接平台,將生產、倉儲、運輸、銷售等要素連接起來,有效保障跨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協同高效運轉﹔創新建立統一開放的標准體系,強化金融支持。
著力布局建設未來產業
引導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完善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等戰略性產業發展政策和治理體系,引導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作為新能源產業之一的鋰電產業,是川渝地區具有代表性的新興產業,產業規模和發展潛力巨大。
近年來,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鋰電龍頭企業紛紛落地川渝,引領帶動200多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落地布局,但宜賓市政協委員、四川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偉平卻坦言:“和‘世界級鋰電產業集群’這一目標之間仍有一定差距。”
“歐美國家均將鋰電池等新能源產業視為戰略性產業,出台多項產業和貿易政策提升本土產業鏈競爭力。”楊偉平建議,大力建設低碳、零碳園區,破除“碳壁壘”﹔通過持續出台技術改造、智改數轉等獎勵政策,支持企業建設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綠色工廠、零碳工廠、“燈塔工廠”,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
當前,加快推動川渝兩地共建一體化算力體系,對於促進兩地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聚合發展,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然而,重慶市政協委員、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張炎在調研中發現,川渝兩地在構建一體化算力體系方面還存在高質量算力供給不足等問題。
為此,他提出三條建議:
首先,適當超前布局高質量算力設施。圍繞數字經濟與未來產業發展需求,加快布局智能算力、超算算力,引導本地數據中心服務商向智算、超算等算力服務轉型。針對算力基礎設施建設與應用出台專項扶持政策,吸引一批企業來渝共同建設滿足本地需求的“算力池”。
其次,積極融入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對接能源富足地區,試點開展“算力飛地”模式,推動川渝合作、疆算入渝、寧算入渝﹔試點逐級建設本地算力調度網絡,協同推動成渝、西部的算力互聯互通與調度平台建設。
最后,要圍繞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等未來產業方向,加快推進計算架構、計算方式、算法創新和重點產品研發,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精准識別,推動算力資源賦能未來產業融合發展。(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何春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青春紅岩|重慶:以“光+AI”讓硬科技落地開花
- 人民網重慶9月8日電 (記者馮文彥)7日,“青春紅岩”網上主題宣傳活動採訪團走進重慶中科搖櫓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入了解這家成立僅4年的企業如何圍繞“光+AI”的核心技術,將硬科技轉化為新質生產力。 走進搖櫓船科技展廳,記者看到了3D涂膠質量在線檢測系統、Micro-LED晶圓外觀檢測系統、曲面高反光表面3D缺陷檢測系統等多款裝備在此陳列。…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