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今年上半年建筑業總產值達4750.2億元
近年來,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建筑行業,正從高速增長期,轉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面對機遇與困境,如何“破局”成為整個行業都關注的焦點。
9月9日—11日,重慶市建筑業暨房地產業“渝水天山 同心共建”展示推介活動在新疆舉行。據介紹,今年上半年,重慶全市建筑業總產值達到4750.2億元、同比增長5.8%,總量排名位居全國第12、西部第2﹔建筑業增加值規模達到1553.4億元,同比增長6.0%,佔GDP比重達到10.3%。
重慶建筑業能在轉型浪潮中“逆勢而上”的秘密,就藏在這“三策”之中。
既要“引進來” 也要“走出去”
去年3月,央地攜手合作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共建現代化新重慶座談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開啟了重慶與央企合作新篇章。
中交三航局第九工程有限公司的落戶,便是其中之一。作為世界五百強企業中國交建所屬三級全資子公司,去年在渝中區注冊成立,並承建市級重點項目陶家隧道。
“選擇落戶重慶,是因為看好這裡良好的惠企惠民政策、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和潛力巨大的市場前景。”該企業相關負責人直言,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渝中區政府在企業落戶方面,提供資質申報、項目扶持和人才落戶等一站式服務,讓他印象深刻。
據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建筑業央企落戶重慶,能積極發揮“國家隊”技術和資源優勢,導入更多建筑領域的新技術和新理念,持續推動重慶建筑行業高質量發展。
自2023年以來,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大力引進36家建筑業央企落戶重慶。截至目前,入渝建筑業央企已達61家,新增數量為歷史存量的1.4倍,為產業頭部發展注入新動能。
不僅“引進來”,還要“走出去”。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積極推動本地建筑企業開拓市外市場,組織建筑業企業走進粵港澳大灣區、新疆等地開展推介會,為建筑企業與當地建設主管部門、業主單位、行業協會等搭建溝通平台,展示渝企技術和實力,共尋合作機遇。
該負責人表示,接下來還將進一步組織重慶建筑企業到其他省市開展推介會,並計劃設立多個駐外服務機構,幫助支持這些企業持續開拓市外市場。力爭全市建筑業總產值保持年均3%以上增速穩步增長,到2027年產值總量達到11000億元。
建設中的重慶東站。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供圖
既要“重服務” 也要“嚴管理”
今年上半年,重慶巨能集團下屬子公司川九建設公司,成功晉級礦山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成為全國第十家、重慶市乃至西南地區首家具備礦山特級資質的建筑企業。
“該礦山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是我國從事礦山工程施工的施工企業最高資質。”重慶巨能建設集團黨委委員、常務副總經理王洪剛表示,在特級資質的加持下,該建設公司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這背后,得益於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建管處與審批中心,採取“一企一專班”方式,積極幫扶川九獲得該資質,目前全市特級資質企業達到14家。
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部署了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大改革舉措。為了助力企業加快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重慶持續推動審批制度改革,試點推行建筑業企業資質告知承諾制,引導企業誠信經營,激活市場主體活力,推動建筑行業平穩健康發展。
但“重服務”並不等於管理鬆懈,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還實施建筑市場優化淨化行動,堅持建筑市場與施工現場“兩場聯動”,重點核查發生質量安全事故、惡意拖欠工程款或勞務人員工資等涉事企業。
上半年,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共計注銷255家市外“僵尸”“空殼”企業入渝信息,撤回166家本市企業276項不合格資質﹔查處市場違法行為100起,為企業合法經營提供優良的法制環境﹔創新對4826個造價咨詢項目、3619個監理項目、1954個檢測工程項目,按咨詢收費下浮幅度,有力打擊惡意低價擾亂市場現象。
工人正在城軌快線控制中心項目建設現場進行施工。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供圖
既要“抓增量” 也要“提質量”
如何激發建筑業發展活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是關鍵。重慶建筑業持續推進數字化、智能化發展,不斷尋求新突破。
重慶初步構建完成的“渝建業”平台,能跨系統、跨部門探索數據應用價值,形成建筑業產值走勢預測、低活躍企業預警、施工企業資質與業績聚類分析等11個場景應用,為政策制定、行業監管、輔育企業等工作提供有力數據支撐。該平台還在重慶高新區、兩江新區等十個地區進行試點,開發打造的區縣專題版面,能實現市區數據連通、系統共享。
據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重慶正加快打造貫通市區的住房城鄉建設“一網智治”平台,努力形成全市住建業務“一張網服務、一張圖治理、一平台調度”的整體智治體系。全市住房城鄉建設行業以數據共享為基礎、以多跨協同為重點、以行業應用為目標,以智能建造試點城市、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試點城市建設為契機,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取得積極成效。
此外,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還將助力全市建筑業企業聚焦科技創新、城市更新、應急搶險、智能建造等細分領域,增強特色化、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培育出一批特色鮮明、實力強勁的建筑業企業,走出“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唐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