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永川:黨建引領農機社會化服務 助推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增速”

近日,在重慶市永川區雙石鎮腳盆井村的農機庫棚內,最后一批稻谷從塔式烘干機中出爐,陸續裝車運走,標志著全村大春生產全程農機社會化服務全面結束,又將迎來秋季小春生產的新一個作業輪回。這是永川區推進黨建引領農機社會化服務的一個縮影。
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 破解“誰來種地”難題
“今年我家種了6畝多水稻,自從有了村裡農機合作社推出的‘一條龍’服務,從插秧、管理到收割,我都沒有下過地。”站在雙石鎮腳盆井村農機合作社庫房內的4台大型烘干機前,脫貧戶康經國深有感觸地說道。
近年來,腳盆井村黨總支抓住對農田開展統一規劃、統一平整的契機,採取“黨組織+合作社+大戶+農戶”運作模式,推動村股份經濟聯合社吸納農機大戶、產業大戶和黨員、群眾,以資金、農機具、土地、技術等多種方式參股組建農機專業合作社,先后投入500余萬元資金購買農機設備,興建農機庫棚、糧食倉儲等基礎設施,大力拓展農機全程社會化服務業務,有效破解了小農戶種地熱情減退問題。
雙石鎮腳盆井村黨員農機手正駕駛旋耕機給農田土壤“鬆筋骨”,為稻谷種植做好准備。永川區委宣傳部供圖
“村裡目前培養了農機熟手12名,其中有5名是黨員,不僅有效保障了今年大春耕種期間全村的全程機械化服務,還向周邊太平橋村、復生橋村等地拓展服務范圍,對雙石鎮農業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雙石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周英姿說。
農機專業合作社成立后,村黨總支發動村干部和無職黨員參加農機手培訓,就近提供機械化作業,大大提高了該村“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生產效率,僅這一項就推動村集體收入增長30余萬元,不僅實現了村民在家門口就業,還讓村裡的脫貧戶、弱勞戶種地不再難。
發揮黨建統領作用 整合資源實現“藏糧於技”
看著大小各異的農機在田裡勞作,仙龍鎮石寶寺村黨總支書記唐銀玲感嘆道:“過去年年秋收都靠手,村民一睜眼就是下地干活,哪裡像現在,耕、種、防、收、烘全都是機械化操作,比以前效率高太多了。”
與腳盆井村不同,仙龍鎮採取村集體股份經濟聯合社入股的方式,整合鎮域范圍內12個村的農機專業合作社資源,成立了先農農機專業合作社,並將黨組織建在合作社上,以組織領航整合資金、人力、技術等資源。
吉安鎮金門村農機合作社谷物烘干場內,農機手正將新收割的“竹香莉絲”稻谷送入大型烘干機。永川區委宣傳部供圖
“2021年我在仙龍承包了2000畝土地種植油菜,由於沒有足夠的大型農機開展搶收作業,被一場大雨‘打死’了一萬多斤,當時心都涼了半截。”先農農機專業合作社黨總支書記、理事長管明春感嘆道,“如今,在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我們購置了農機設備、興建了育秧工廠,建立了‘三會一層’的管理機制,通過臨時托管、半托管、全托管等方式為農戶和企業等提供農事服務,形成了從育秧到收獲的全程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服務能力,服務范圍已經從仙龍鎮拓展到臨近鄉鎮,甚至還覆蓋到了成都、瀘州等地。”
今年,合作社已完成農機社會化服務面積1萬余畝,全年預計實現收入150余萬元,先后培養農機手100余名,助推仙龍全鎮機器收割覆蓋率提高至93%以上,從源頭上降低了農戶生產成本、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
黨建聯建推動傳統農業增效 助力拿下“千萬級”訂單
“多虧有黨建引領農機社會化服務提供的全流程高效生產作業,今年我們鎮推廣種植的優質稻‘竹香莉絲’實現大豐收,不但產量高,品質也很好,還順利地與強村公司簽訂了800噸的收購協議。由於銷路、價格有了保障,群眾種糧積極性高漲。”吉安鎮黨委副書記,永川吉安鎮、瀘縣立石鎮聯合黨委書記車開強說。
車開強提到的強村公司,指的是重慶市永瀘強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去年12月初,按照黨建引領瀘永江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聯席會議議定事項,重慶市永川區吉安鎮、四川省瀘縣立石鎮聯合黨委在吉安鎮挂牌成立。在聯合黨委的推動下,兩鎮10個村各注資10萬元,成立川渝首個跨省市強村公司。今年8月,強村公司、“綠田灣”助農團隊和重慶新世紀百貨簽下合作總金額達2800萬元的三方購銷協議,包括1300噸大米的供應。正是有寒瀘村、向前村等產糧大村支持,以及黨建引領農機社會化服務的全面推廣,才讓強村公司拿下“千萬級”訂單更有底氣。
“聯合黨委成立以來,組織5個村共32名無職黨員、村干部參與育秧、種植、收割等農機全程社會化服務,服務面積達到4500余畝,幫助村集體平均增收8萬余元。”車開強說。
吉安鎮重百新世紀富硒大米基地,農機手正在進行收割作業。永川區委宣傳部供圖
面對農忙時節的農機操作人員短缺問題,吉安鎮黨委推行“將年輕無職黨員培養成農機手、把優秀農機手發展成黨員”。在今年春節返鄉之際,該鎮以黨員冬訓為契機,舉辦了為期15天的農村黨員冬訓暨農業農村實用技能農機培訓班,邀請區內及瀘縣的相關黨員、村干部、本土人才等50余人參加,向考試合格學員頒發了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駕駛証書,為瀘永兩地農作物全程機械化提供人才儲備。
據悉,永川區自2022年全面啟動黨建引領農機社會化服務工作以來,通過“1+3”的試點示范,引領培育出從事社會化服務的農機合作社60個,建成水稻、高粱、油菜等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68個,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76%,持續保持全市第一,並在全市率先獲得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稱號,有效改善了農業用地閑置撂荒、農村集體經濟薄弱等問題。
“下一步,永川區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健全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等相關要求,深入實施黨建統領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強村富民計劃,在迭代升級黨建引領農機社會化服務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推進‘強村公司’改革,探索產業帶動、服務創收、項目拉動等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方式,助推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永川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
來源:永川區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重慶高速路網建成31個“司機之家”
- 人民網重慶11月29日電 (陳琦、劉敏)重慶高速集團消息,11月28日,重慶高速司機之家黨支部揭牌暨同心驛站授牌儀式在G5013渝蓉高速圍龍服務區舉行,標志著重慶高速路網基本建成方便駕駛員休息的“司機之家”體系。 據介紹,目前,重慶高速路網的日均車流量超過90萬輛,其中,貨車的日均車流量約21.12萬車次,常年往返高速公路的貨車司機約3000萬名。…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