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水縣:大力發展枳殼產業助力農民增收
9月,鄰水縣觀音橋鎮香爐山村家家戶戶忙著收枳殼,2020年種下的新品種“蜀枳一號”,今年到了驗証成效的時候。
讓村民何增剛意想不到的是,今年畝產量飆升到近3000斤,按照當前市場行情,他種植200畝枳殼銷售給收購商羅超后,能收入近40萬元。何增剛還記得,以前村裡家家戶戶房前屋后、田間地頭,幾乎都種著枳殼樹。每到盛夏,漫山遍野的枳殼樹上挂滿了綠油油的果實,極為喜人。雖然枳殼有極高的藥用價值,但是香爐山村的這一優勢卻沒能鼓起村民的“錢袋子”。
“種得多,但賺不到錢。”何增剛回憶,以前枳殼收購價起伏不定,鮮果兩三毛錢一斤,最低的時候才5分錢一斤,算下來一畝地的收入隻有100多元。村民見不到收益,漸漸地都不願意種了。這些祖祖輩輩留下來的枳殼樹,漸漸地無人管護。
2014年,鄰水縣高灘鎮的羅超返鄉創業種植中藥材,發現香爐山村還保留有700多棵老枳殼樹。“這些老枳殼樹都是寶貝,藥用價值遠超想象。”羅超精心挑選出11棵樹進行採樣,送到重慶市中藥研究院檢測。結果顯示,其藥用含量柚皮苷、新橙皮苷超過《中國藥典》規定標准。
對枳殼進行科學培育的想法,並非一時興起,羅超深入思考:“近年來,廣安聚焦‘四大戰略’持續做優農業,正全力推進農產品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此時進行創新培育機遇難得。”
從2014年開始培育,羅超用3年時間才選育出新品種﹔從新品種進行試種,到進行大規模推廣,羅超用了5年時間。
培育出各方面都滿意的新品種后,羅超就到全國各地進行試種。歷經無數次試驗與優化,羅超終於培育出枳殼新品種“蜀枳一號”。與以往品種相比,“蜀枳一號”含有的新橙皮苷和柚皮苷有效成分,分別超過《中國藥典》規定標准的1.63倍和0.6倍。去年1月,“蜀枳一號”被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為全國首個藥食同源的枳殼新品種。
“‘蜀枳一號’枳殼樹栽下后,一般第2年便可採枳殼花蕾開發成花茶,3年后即可初挂果,5年后進入投產高峰期。”羅超說,新品種耐旱耐貧瘠、病虫害少,管理起來非常省心,畝產值可達2萬元。羅超還建立起2000余畝的中藥材種植基地,每年銷售10多萬株新品種苗木到重慶忠縣、潼南和四川大竹、安岳等地。
“苦枳殼”帶來“甜日子”,村民們跟著羅超富了起來。為了帶動更多周邊老百姓實現增收,他還建立了一個道地中藥材加工集配中心,上門收購當地村民家裡種植的枳殼果實,徹底改變了種植枳殼效益不佳的局面。如此一來,村民們都爭先恐后種植新品種枳殼樹。
“我們正在與成都醫學院的專家團隊聯合攻關枳殼趁鮮加工工藝,這項工藝成熟后,預估枳殼的經濟效益還將提高30%以上。”談及未來,羅超信心滿滿。
來源:鄰水縣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