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文化三推”的川渝啟示
5月31日—6月2日,2024綿陽市“文化三推”活動重慶行在人民大禮堂廣場舉行。(受訪者供圖)
5月31日—6月2日,2024綿陽市“文化三推”活動重慶行活動現場。(受訪者供圖)
牽手了海濱城市廈門,走過了“人間天堂”蘇杭,“嶼”見了浪漫之都青島,邂逅了8D山城重慶,擁抱了四季春城昆明,這一次,綿陽與十三朝古都西安上演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碰撞。
9月29日,2024綿陽市“文化三推”活動(城市品牌推廣、文化藝術推介、文旅產品推銷)第六場在西安市落下帷幕,以城為盟、以文為媒、以旅為脈,綿陽“文化三推”正加速闖出一片新天地。
乘著時代的東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正在巴蜀大地如火如荼開展。綿陽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第三城”,正定准“航向”,吹響“加快建設成渝文化副中心”號角。
以文化為突破口,跳出綿陽看綿陽、跳出四川看綿陽,在全國找坐標,綿陽正為成渝城市群崛起提供新思路、新啟迪。
以前所未有力度“走出去”的綿陽,值得川渝學什麼?
文化“出走”,颯沓如流星
眾所周知,有山無水,往往難以孕育開放恣肆的文明。但有了水就不一樣,水邊的城都是敞開胸懷的,發源於四川西部巍峨群山中的涪江即其一。
或許,也就是這奔騰不息的涪江,在2000多年歷史中造就了綿陽文脈的山高水長、自由開放。
在綿陽,絲綢之母嫘祖、治水英雄大禹、文化之聖文昌、華夏中醫始祖岐伯在此誕生,也是李白、歐陽修的故鄉,滋養了文同、李調元等杰出人物,司馬相如、揚雄、杜甫、王勃、盧照鄰等均在此千古流芳。
近代以來,綿陽走出了享譽全國的沙汀、鄧禹平等文史英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鄧稼先、王淦昌等科學家在綿陽“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孕育“兩彈一星”精神。
從歷史深處走來的綿陽,最是懂得如何讓文化魅力傳承與延續。
比如,千年前,狂放不羈的豪俠少年李白在綿陽橫空出世﹔千年后,李白的文化符號仍然大放異彩。作為中國科技城,綿陽“科技之光”照進文化現實,全球首個符合青少年審美的超寫實數字人“少年李白”火爆出圈,城市獨家記憶激活“文脈覺醒”。
除了李白“滿血復活”,四川兩彈城博物館和航天科技館的建成開放,也宣示著“兩彈一星”精神和三線建設精神蘊含的家國文化,在新時代找到了鮮活的載體。
如此,厚重的歷史積澱與創新的文化傳承,便是綿陽文化加速走出四川、走向全國的最大底氣。事實上,巴蜀大地歷史悠久、文化厚重,但源遠流長的巴蜀文化也面臨接續傳承的時代命題,而綿陽因地制宜的創新探索,為本地文化活化利用打造了一個樣本。
此外,在今天,評論一座城市,GDP、人口等顯性數據似乎成為話題焦點。但實際上,無論城市的經濟發展到何種程度,一座城市真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更多還是源自文化。
比如,從國內來看,西安的盛唐文化,廣州的嶺南文化,上海的海派文化等都是城市別具一格的“靈魂”所在﹔從世界范圍來看,紐約、倫敦、巴黎、東京等國際大都市,人們樂於談論它的也多是城市“性格”、人文。
因為,隻有文化才是最具共鳴性、共通性的語言,而綿陽“文化三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這一規律的順應。
這種順勢而為、因勢而動的敏銳洞察,這種山不來就我、我便去就山的魄力,這種“柔軟”鏈接世界的方式,值得川渝眾多城市學習借鑒。
經濟增速,扶搖九萬裡
雖以文化鳴鑼開道,並非意味著綿陽在唱一台文化獨角戲。
有意思的是,“文化三推”活動的創意靈感,最開始是在企業的紓難解困中碰撞出來的。
據了解,綿陽建立了企業工作座談會制度,相關部門和區縣定期聽取意見建議,幫助企業協調解決生產經營中面臨的具體難題。
在一次“面對面”座談中,有企業反映經營困難,“好產品”鏈接不到“大市場”。
於是,2022年6月綿陽“三推”(城市形象推廣、產業項目推介、特色產品推銷)活動應運而生,跨越山海,前往粵港澳、長三角等經濟發達區域找市場、找項目、找合作。
在綿陽決策者看來,隻有主動“走出去”探尋標杆、對標先進,向最好的學、與最強的比、跟最快的賽,打破盆地意識,才能在更大范圍內尋求合作共贏。
此后,綿陽迭代升級啟動“文化三推”,以走南闖北之姿態推動文化“破圈”,謀求發展“破題”。
從“三推”到“文化三推”,從“綿品出川”到“文化出川”,綿陽既舉行產品展銷“帶貨”,又與行業企業懇談投資﹔既推廣綿陽城市形象,又同步開展人才招引等,通過系列活動制造話題,產生“破圈”“建圈”“融圈”效益,實現“一次出川、多重收獲”。
數據顯示,2023年綿陽新招引項目255個、金額2473.4億元,其中,5億元以上項目161個,百億級工業項目4個。也就是在當年,綿陽GDP增速(8.0%)位列四川各市州前列,經濟發展“扶搖直上九萬裡”。
以大開放促進大開發,這對於不靠邊、不沿海的川渝地區而言,同樣具有現實的參照意義。
“開放性”是城市生機和活力最直觀的體現,對於偏居西南內陸的川渝而言,想要找到含金量高的大項目、迭代升級的新成果、源深流長的人才池、水大魚多的好市場,必須要選擇跳起來、走出去,以“舍我其誰”的魄力告訴全世界,無論“逛吃逛吃”還是投資興業,川渝都值得奔赴。
城市力量,破浪正當時
高質量發展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鬆”,比的是速度、拼的是實力、靠的是耐力、賽的是質量。對於一座城市而言,“品牌力量”在某種程度上就代表著“發展質量”。
眾所周知,綿陽是一座承載三線建設使命的重要國防軍工和科研生產基地。如何讓綿陽的城市形象不顯老,始終保持著“老樹新枝更著花”創新活力?“文化三推”的推介作用不容小覷。
比如,在詩意遠方的“城設”塑造中,綿陽注重開發文創新場景。舉個例子,原創音樂劇《將進酒》就在“AI”生成的暮色山河、盛景長安、熙攘街市、險峻蜀道間,“李白”舞墨縱情、瀟洒恣意,千年李白不再只是書籍裡的一個名字,仿若綿陽城裡一個恣意耀眼的少年。
又如,在中國科技城的形象傳播中,綿陽充分釋放未來魔幻感,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融合的科技產品精彩亮相,讓全國解碼了屬於中國科技城的硬核實力。
透過“文化三推”這個“擴聲器”,綿陽向“新”而“行”盛名在外,為城市發展源源不斷匯聚資源、拓展空間。
科技之城加速前行,建有川渝首家科技銀行,“雲上大學城”“雲上科技城”入駐知名高校33所和頂尖創新創業團隊35個,第十二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將於11月啟幕,其已成為匯聚全球產業動向、探索前沿技術、分享智慧成果的重要平台。
產業之城蹄疾步穩,電子信息、先進材料、裝備制造等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壯大,新型顯示、核醫療、機器人、無人機、激光等新興產業加速發展,成功培育千億企業長虹和百億企業九洲、京東方、惠科等。
人才之城成型起勢,匯聚各類專業技術人才26.9萬,人才資源總量超80萬,設有“人才周轉池”和規模10億元的人才專項資金,近兩年引進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超5.2萬名。
作為四川第二大城市,2023年,綿陽成功加冕省域經濟副中心,正加速向著“成渝副中心”發起沖刺,東風浩蕩的綿陽“輕舟已過萬重山”。
綿陽的奮進之路,對於正加速打造中國第四經濟增長極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而言,極具啟發意義。
當前,成渝區域形象如何換新升級,增強文化影響力和輻射力,最大限度整合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優勢資源,加速融入全國乃至全球發展鏈條,推動區域經濟整體能級大躍升,正是高質量發展的當務之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縱深推進,仍需乘風破浪、行者無疆。(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唐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