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動態

巫溪:政協委員巧斷“家務事” 助力基層社會治理

2024年10月12日09:17 |
小字號

“大爺現在生活還習慣嗎?身體怎麼樣?”重陽節前夕,巫溪縣政協“從法”委員工作室的委員們會同巫溪法院工作人員來到下堡鎮后壩村劉大爺家中進行回訪。

“他現在挺好的,我老婆也每天在家照顧他,就是年紀大了, 有時候有些糊涂。”劉大爺的大兒子一邊扶著老人坐起身來,一邊回應著。

看到“熟人”們的到來,老人的臉上露出了感激又幸福的微笑。這場溫馨的對話要從十多天以前的一次贍養糾紛案說起。

“主動上崗” 委員聞風而動

“我已經84歲了,近兩年身體狀況不好,暫時住在我大兒子家,但他也要務工,我年老了需要一個人經常照顧,另外三個兒子都不在身邊,現在養老都成了問題。”大爺紅著眼哽咽地說著養老的窘境。

劉大爺今年已經84歲了,在耄耋之年卻因養老問題每天過得不安生,雖然生育有四個兒子,但目前一直是由大兒子照顧,大兒子照顧老人也有點力不從心,劉大爺心中不順遂一紙訴狀將四個兒子起訴到法院。

收到案子后,巫溪法院下堡法庭法官葉雲百思不得其解,四個兒子贍養一個老人還有這麼大的問題,症結出現在哪兒?打官司會不會造成家庭關系進一步惡化?他決定先了解了解情況,看能否從訴前調解入手,化解這場糾紛。

經下堡鎮后壩村村委會副書記張熬介紹,劉大爺生育有四個兒子,目前隻有老三經常居住在村裡,但老二和老三都是上門女婿不便於接老人長住,近兩年因為劉大爺的贍養問題以及以往的家庭糾葛,各方之間的矛盾頗深。

巫溪縣政協“從法”委員工作室牽頭人李佳琳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申請主動加入調解中,迅速組織相關委員,與所在鄉鎮人民調解委員會、村委會以及法院工作人員一起參與調解工作。

“以心換心” 喚醒人性本善的良心

調解剛開始,四個兒子就各說各的理,各訴各的苦。眼看現場火藥味越來越濃,“從法”委員工作室的成員們決定以道德和親情為切入點,用拉家常的方式對四兄弟進行思想疏導。

“你們的情況我們都了解了,我曾經也跟你們有過同樣的經歷,可能是因為以往的家庭糾葛、交流較少等原因,讓你們之間的隔閡加深,兄弟感情也變得淡薄。但父親將你們四兄弟拉扯大,你們兄弟感情不和,他又何嘗不難過傷心呢?兄弟感情可以慢慢彌補,但父親年歲已大,為了以后不留遺憾,現在大家應該把養老問題放在第一位。”從法委員工作室政協委員姚虎誠深切地對四兄弟說道。

“都說言傳身教最重要。你們也都為人父母了,你們現在對父親好,就是給自己的子女做個好榜樣,若是等你老了,還要起訴自己的子女解決贍養問題,你們又是作何感想?”王藝菁、羅智文等委員也紛紛勸慰道。

一番話讓四兄弟都默不作聲,老人也在默默垂淚。

法官葉雲也在現場普及起了《民法典》,看著態度逐漸變化的四兄弟,大家明白他們並非不想贍養,而是沒有在思想上意識到贍養老人既是道德義務更是法定義務,都隻考慮到了自己的難處。

“我願意繼續照顧父親,我是長子,應該盡到更多的贍養義務。”大兒子率先開口了。

隨著大兒子的表態,其余三兄弟態度有了鬆動。本著有錢有錢、有力出力、合力供養的原則,調解人員建議他們根據自身經濟情況、結合本地生活消費標准支付贍養費,但少出錢的需協助老大照顧老人,無法陪在身邊的可適當加一點贍養費。

經過調解人員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勸解,老人及兒子們最終商定:大兒子負責照顧老人,二兒子每月支付500元贍養費,三兒子每月支付700元贍養費,四兒子每月支付1000元贍養費。同時,為了長遠打算,大家還就重大疾病及未來老人百年歸世的喪葬問題一並統一了意見。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制作好調解協議,各方都簽字確認后,大伙兒的心才算是放下心來。

放心不下 節前“跟蹤回訪”

“讓大家費心了,對現在的結果很滿意。”結案后,“從法”委員工作室始終牽挂著劉大爺的生活狀況,為確保協議內容得到有效執行,9月30日,參與調解的委員們同巫溪法院工作人員一道,帶上重陽節的禮物,來到劉大爺大兒子家,對案件的履行情況進行跟蹤回訪。

在回訪過程中,委員們耐心與劉大爺進行交流,詳細了解其身體狀況、生活狀況以及三個兒子是否按時足額支付贍養費,並向其送去重陽節慰問與祝福。委員們與法庭干警實地探訪了解到劉大爺飲食起居都有得到照顧,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大家終於放下了心。

自2023年6月“從法”委員工作室挂牌成立以來,常態化開展關愛未成年人活動,加大家事糾紛調解力度,深度參與社會基層治理,不斷提高家事類糾紛調撤率,在促進家庭血緣關系修復的同時,實現家庭和諧、社會穩定。已開展法律服務40余次,參與訴前調解30余件次,訴前調解成功率達60%。參與調解家事案件20余件,為15個家庭開展心理咨詢20余次。

“在今后的工作中,將繼續錨定‘從法’委員工作室的職責定位,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化解家事糾紛,充分發揮委員主體作用,推動委員工作室建設向縱深發展,促進委員聯系界別群眾走深走實,奮力書寫履職為民的時代答卷。”周煒為說。(周煒為、姜光君)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