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2024白鶴梁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

2024白鶴梁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涪陵區舉行。涪陵區委宣傳部供圖
10月12日,2024白鶴梁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涪陵舉行。來自中外的知名專家學者以“水文觀測遺產的跨時空對話”為題,圍繞“白鶴梁—尼羅尺遺產價值與保護傳承”為以中國白鶴梁和埃及尼羅尺為代表的世界水文遺產保護傳承獻計獻策。
白鶴梁題刻始刻於唐代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前,梁上現存題刻生動反映了公元8至20世紀長江上游枯水水文情況及當地氣候、人文、社會生活的各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歷史和藝術價值,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2006年被列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0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預備名錄》,2013年《白鶴梁題刻申遺文本》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備案。
本次研討會立足中埃聯合申遺實際,匯集各方智慧,探析全球水文遺產與大河文明生生不息的歷史脈絡,進一步凝聚共識,提出對遺產行之有效的保護傳承策略,助力全球水文遺產可持續發展。
會上,多位專家學者們圍繞水文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水文遺產保護面臨的問題等方面作主題發言。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水與遺產科學委員會原副主席、國際水與跨學科研究中心總干事塞爾吉奧·裡貝羅以“水與遺產保護:南南合作與三方合作”為題,他希望盡可能通過多元角度來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他還以拉美地區的一些傳統,以及水、遺產如何幫助人們了解歷史,同時預測未來、思考未來,思考這些傳統的實踐如何能夠幫助人們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中心主任趙雲表示,白鶴粱與尼羅尺都具有連續水文記錄的科學價值,為研究亞洲和非洲大陸,乃至北半球的古代氣候和社會變遷提供了重要線索。白鶴梁和尼羅尺聯合申遺有利於填補《世界遺產名錄》中水文觀測類遺產的空白。
談到對白鶴梁題刻的保護,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副館長白九江表示,白鶴梁水下博物館的保護管理在全世界都具有開創性、唯一性,沒有可資借鑒的經驗,具有技術難度高、風險交織等特點。一方面,要深入研究保護工程本身的特點。另一方面,也要與時俱進,研究各種新問題、新狀況。還要推動現代科技在保護展示中的應用。
本次研討會是一次學術的交融,更是一場思想的盛宴。各位專家學者的智慧碰撞和經驗分享,必將為白鶴梁的保護傳承利用開啟新的思路、注入新的活力。
涪陵區將以此次研討會為新的起點,充分吸收研討會的研究成果,深入挖掘白鶴梁的文化內涵,高標准建設中國水文博物館,全力推進白鶴梁—尼羅尺聯合申遺工作,用實際行動為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共同推動世界水文遺產研究貢獻更多力量。(蔣海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重慶高速路網建成31個“司機之家”
- 人民網重慶11月29日電 (陳琦、劉敏)重慶高速集團消息,11月28日,重慶高速司機之家黨支部揭牌暨同心驛站授牌儀式在G5013渝蓉高速圍龍服務區舉行,標志著重慶高速路網基本建成方便駕駛員休息的“司機之家”體系。 據介紹,目前,重慶高速路網的日均車流量超過90萬輛,其中,貨車的日均車流量約21.12萬車次,常年往返高速公路的貨車司機約3000萬名。…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