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文化叢書》新書發布 面向全國范圍發售

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10月17日,《北碚文化叢書》(以下簡稱“《叢書》”)發布會舉行。這是繼《重慶人文叢書》之后,重慶市域內出版的第一部區縣文化叢書,首開區縣級文化叢書先河。
據介紹,《叢書》共分《史話北碚》《名人北碚》《抗戰北碚》《鄉建北碚》《教育北碚》《科技北碚》《詩文北碚》《書畫北碚》《民俗北碚》《景觀北碚》10冊,涵蓋了歷史沿革、文化遺產、賢達名流、教育科技、文學藝術、民俗風情、民間藝術、人文景觀等方方面面,構成了圖文並茂、鮮活生動的北碚文化長卷。
“北碚的歷史源遠流長,十分悠久。至遲從新石器時代開始,這裡就有人類居住……”在《史話北碚》中,從遙遠神秘的巴國巴人,到“湖廣填四川”的移民家園,再到“三千名流匯北碚”的后方名城,到如今進入新時代的“都市花園”,近4800年的歷史文脈在此書呈現。
在《名人北碚》中,編撰者選取了馮時行、晏陽初、張自忠、盧作孚、老舍、梁實秋、袁隆平、傅天琳等近60位與北碚密切相關的已故名人。這些名人或籍貫屬北碚,或在北碚求學、工作、寓居較長時間,在歷史上做出了杰出貢獻和產生過重大影響。
“從古至今的北碚名人,遠非‘三千名流匯北碚’的‘三千’之數……名人的挑選及名人介紹的詳略問題,依然是我們在編撰本書時最感犯難之處。”編撰者在該書后言中表示,他們真誠地希望通過文字敘述,將北碚名人帶來的觸動,傳遞給“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
千年之前,晚唐詩人李商隱一首《夜雨寄北》,為北碚留下膾炙人口的詩意人文,此后,文化成了北碚最靚麗的名片。此次發布的《詩文北碚》分為傳統詩詞、賦、新詩、散文四個部分,將“巴山夜雨、溫泉故裡”的詩意北碚具象化。《書畫北碚》記錄了李流丹、吳冠中、張宗禹、戴政生等66名美術、書法名家及其代表作,其中不乏歷代精品和時下力作。《民俗北碚》則從風味美食、民間藝術、鄉情續緣、同商共賈等出發,描繪了一幅生長於山水間的北碚民俗文化畫卷。
據悉,《叢書》於2018年11月啟動。該書以學術研究為依托,編撰過程中尤其追求“歷史真實性”和“地區特色性”,力求書中的每一件史實、每一幅圖照、每一段敘述都有根據,史料基礎可靠,表達通俗易懂。為此,各冊編寫團隊花了三年多的時間,在全區范圍內廣泛收集和考証史料,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為了保証書稿質量,有的作者甚至十易其稿,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和不懈努力。
在發布會上,多位專家學者和主創人員圍繞叢書的編撰出版工作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並舉行贈書儀式。
據悉,《叢書》採用彩印出版發行,分精裝和平裝兩個版本,將在發布會后,面向全國范圍發售,其發行渠道涵蓋了全國新華書店等實體書店,以及各大網絡售書平台。(熊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