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陽:多措並舉 探索人才培育新模式

網格力量上街清掃集鎮牛皮癬。紅獅鎮供圖
“彭詠梧烈士的一生,不僅是一段紅色記憶,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在重慶市雲陽縣紅獅鎮紀念館舉辦的演講比賽中,復旦大學畢業生、紅獅鎮機關職工蔣洪福這樣說。這也是近年來,雲陽縣紅獅鎮積極發揮本地紅色文化資源優勢,體系化培養人才,鍛造高素質人才隊伍的縮影。
年輕干部在村中解決村民民事糾紛。紅獅鎮供圖
“機制+服務”,夯實引才因果鏈條。創新引才方式。對村社區干部、專職網格員全面推行公開招聘模式,以“互聯網+”模式,打造“紅獅線上聚才陣地”。紅獅鎮運用各類社交媒體為載體,將紅獅優美環境“亮”出來、優質品牌“打”出去、優待政策“晒一晒”,優秀人才吸引來﹔完善人才評價體系。採取精准畫像、重點培養,繪制個人成長藍圖,打造專屬成長體系,用更成熟的養成體系吸引優秀人才的加入﹔營造高質量生活環境。用心用情搭建優質生活圈,開設“夜間學堂”,開設紅色文化學習、公文寫作、八段錦、毛筆書法等課程,為人才干部提供“下班充電”的好去處。從“做什麼”到“學什麼”,從“想什麼”到“教什麼”,打開“夜生活”的另一種方式。每年,大學生志願者、基層網格力量在這片紅色沃土學習成長,既鍛煉了自身,也為紅獅注入了充滿活力的“新鮮”血液。
“求同+存異”,實現育才多元共進。紅獅鎮開展年輕干部“定期輪崗”,以“實崗鍛煉”“老帶新·傳幫帶”方式等方式使其快速熟悉業務,同時下派至各村社區,參與村級基層治理,圍繞“站起來能說、坐下去會寫、走出去會干”目標,讓年輕干部得到全天候培養﹔對於大學生志願者視作優秀后備人才進行培育,開展“理論培訓”和“業務實操”相結合的育才手段,著重進行社會主義價值觀培育和政府知識體系建構塑造﹔對於基層網格力量,借助“一體化治理智治平台”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上報突發事件,處理治理難題,培養數字化思維,開展“夜間課堂”“社區小課”等方式幫助網格員學習政策理論知識,助力網格員自我提升。
“培育”+“警示”,實現用才體系作戰。紅獅鎮用活警示教育,筑牢廉潔自律防線。把學習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作為常修課,每月組織4次集中學習,督促年輕干部反復學、深入學、研討學,推動紀律規矩入腦入心。組織集中觀看專題警示教育片,通報黨員干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引導年輕干部從典型案例中汲取深刻教訓,照鏡自鑒、警鐘長鳴,筑牢拒腐防變思想堤壩。用好本地資源,揚起紅色清廉之風。推行黨委成員“一對一”聯系制,開展“七一主題”宣講、紅色文化進機關等活動營造紅色政治氛圍﹔借助“彭詠梧紀念館”“紅廉長廊”等紅色站點,串聯紅色印記,形成“以紅育才,思想先行”人才培育體系。(王鑫文、向漢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