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彭水:加快山區民族地區強縣富民現代化

10月18日上午,“扛起新使命 區縣談落實”系列主題發布會彭水專場舉行。發布會上,彭水縣委書記石強介紹,當前,彭水正走好生態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加快建設生態特色宜居城、生態旅游目的地、生態產業發展區、生態文明示范縣。
彭水縣城。彭水縣委宣傳部供圖
石強介紹,生態、民族、文化是彭水的“三大特色”。
生態方面,彭水有摩圍山、七躍山等生態山系和烏江、郁江等生態水系,是一座典型的山城、江城。民族方面,彭水有少數民族人口40.3萬人,佔全縣總人口57.6%,是重慶唯一以苗族為主和全國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少數民族自治縣。文化方面,自漢初置縣已兩千余年,曾為唐黔中道治所地,有豐富的苗族文化、鹽丹文化、黔中文化、紅色文化和烏江文化。
2023年彭水GDP增長8.2%,今年上半年GDP增長8%,增速均居全市區縣前列。
當前,彭水正加速構建生態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生態特色農業、生態綠色工業和生態民俗文旅,加快建設生態綠色產品供給地。
生態特色農業,彭水做強紅薯“一主”產業,做大中藥材、畜牧“兩輔”產業,做特“一鄉鎮一產業”,積極融入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彭水晶絲苕粉、白茶、蜂蜜等“土特產”成為“爆品”,全縣農業總產值增速穩定在7%左右。
生態綠色工業,彭水堅持做大規模與提升質效並重,實施工業產值倍增計劃,加快發展清潔能源、特色輕工、民族醫藥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推動產業向園區集聚發展,規上工業企業入駐工業園區比例達90%。
蚩尤九黎城舉行踩花山節,盡顯民族風。彭水縣委宣傳部供圖
生態民俗文旅,大力推動文旅、農旅、城旅、商旅、體旅融合發展,持續提升阿依河、蚩尤九黎城、摩圍山等重點景區市場化運營水平,推動形成“北有長江三峽,南有烏江畫廊”的旅游空間格局,連續五年入列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今年1—9月,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綜合收入分別增長27%和32%。
彭水推動城市與鄉村整體大美,創造高品質生活。樹立城鄉一盤棋理念,把彭水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鄉建設之中,走好大山區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推動山水林田共生,筑牢重要生態屏障,健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推動林長制、河長制各項工作長治長效,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5.6%,縣城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保持在360天左右,烏江、郁江水質均達Ⅱ類及以上,獲評國家園林縣城,“綠色中國行”四次走進彭水。
青山綠水相映的阿依河風景如畫。彭水縣委宣傳部供圖
推動文景產城融合,留住城市文脈記憶,統籌“小縣大城”建設,老城突出烏江文化抓好減載提質,新城突出現代文化打造現代之城、未來之城、品質之城、魅力之城,景城突出苗族文化豐富蚩尤九黎城景區業態,探索開發沉浸式、互動式演出,“打造一處景、演繹一台戲、品味一座城”獨特魅力正在凸顯。
推動和美鄉村建設,提升鄉村整體風貌,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建設烏江畫廊旅游帶、郁江產城景融合發展帶,6個中心集鎮、8個精品景區串聯25個鄉村旅游點,獲評10個中國傳統村落,建成9個國家森林鄉村。
彭水激勵黨員先行整體聯動,實現高效能治理。把握黨員、群眾和網格三個方面,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讓黨員帶起來,積極發揮村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推行村支書兼任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引導黨員干部既當好鄉村產業項目的組織者、推動者,又當好群眾利益的維護者,帶動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達到了100%、1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了81%。
讓群眾動起來,堅持民事民議、群防群治、共建共享,推行鄉村治理“積分制”,設立積分超市,村民可通過參與鄉村治理獲取積分,讓群眾可感可及,實現基層治理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人人受益。
讓網格活起來,承接用好“141”基層智治體系,全縣劃分1800余個網格,推出“網格化管理+五老自治隊服務”,變“群眾找”為“主動找群眾”,讓基層治理既有溫度更有力度。
如今的彭水,步步皆景、處處宜游,發布會上,石強邀請大家來彭水體驗苗鄉風情,暢游養心之旅!(任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