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動態

開州:這位鄉村醫生堅守崗位 守護村民三十余載

2024年10月18日18:30 |
小字號

深秋,白橋鎮上橋村村民何賢位來到離家不遠的田坎邊轉悠,習慣性地扯了兩把車前草回家。

“是村裡的袁醫生告訴我,車前草有祛痰止咳和清熱利尿等作用,我試過多次,不但效果好還花錢少。”80多歲的何賢位有咳嗽、小便不利等“老毛病”,常會用車前草熬水服用,其症狀便會有所緩解。

何賢位口中的袁醫生叫袁作興,今年54歲的袁作興是上橋村的一名村醫,長期以來他堅持中醫療法,向鄉親廣泛普及中醫知識,讓大家選用中草藥治療頭疼腦熱,不但花錢少療效還較好,深受大家稱贊。

年幼時的袁作興患上小兒麻痺症,導致左腿比右腿短了整整7厘米,行走十分吃力。從那時起,袁作興就萌生了學醫拯救鄉鄰的願望。

初中畢業,袁作興就拜當地的老中醫蔡春林學習中醫,那是袁作興最苦的一段歲月。白天,行走不便的他跟著師傅走村入戶,晚上歸來還要學習脈學、湯頭、方劑、中藥等知識。經歷兩年多的學習,他基本掌握了中醫基礎和中醫臨床知識,能熟悉中醫辨病體系和常見病的診治。

“求學路上永無止境。”袁作興說,他后來又進入衛校,系統學習中醫基礎、中醫學臨床理論知識以及現代醫學理論和臨床知識。2008年以來,袁作興在開州區中醫院相續跟隨名中醫韋能定、易興亮、胡向海、邱博,鄒盛鴻等學習,掌握了四診八綱、臟腑辯証等中醫診療技能。

經過多年的歷練,袁作興逐漸學有所成,能夠獨立開展中醫診療。走進袁作興的診療室,常常可以看到他指導村民用中藥治療常見病的場景。

“堅持服務牡蠣、龍骨、龜板、皂角、石菖蒲以及白芥子等中藥,果然有效。”村民熊時濤介紹,3年前,他診斷為腦梗塞伴梗死。經過袁作興中西藥治療一斷時間,居然能下地干農活了。今年5月,熊時濤再次發作。袁作興有了上一次的治療經驗后,又以中藥進行治療,收效良好。

10多年前的一個冬夜,上橋村村民賀啟華哮喘病突發,呼吸非常困難,我立即帶上氧氣袋趕忙到他家,當時賀啟華說話都費力氣,自己認為很可能活不到明天。袁作興一邊安慰一邊給他吸氧氣,2個小時后賀啟華逐漸感覺呼吸順暢起來。清晨,賀啟華激動地拉作袁興的說道:謝謝你救了我。

如今,上橋村的老年人治病都習慣看中醫,用中藥。他們一旦有個頭疼腦熱身子不舒服,立馬便會想到袁作興。

同是上橋村的70多歲的彭定翠老人,患腰腿疼痛一年多,以左側為甚,疼痛時腰部呈板狀感,不能伸曲,經多地求醫服藥、推拉牽引,仍臥床不起。今年經袁作興檢查,認為肝腎二虛、督脈痺阻、經脈失養所致,選用獨活寄生湯加地鱉虫、地龍、蜈蚣、烏梢蛇、全虫湯劑日服,一周一療程,每周服藥六天,經四個療程后,病人腰腿痛、麻木感消失,活動如常,還能參加家務活動。

這樣的病例袁作興已是數不勝數。在上橋村,大家信任袁作興,還在於他堅持讓村民花小錢治好病。

“想要掙錢,就當不了一個好村醫。”袁作興從沒忘記自己從小求醫吃過的苦。30年來,他一直堅持低成本給村民看病。

袁作興當地少有的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他也是買不起房子、出診隻能靠破舊電動小三輪的“窮醫生”。

“他就是個大好人喲,收的費很便宜,拿的藥還很有效。”上橋村年近90歲的村民陳生碧是個慢性病“老病號”,一個月要找袁作興買藥好幾次,在他記憶中單次買藥都沒超過10塊錢,要比在其他地方買藥便宜很多。

2002年初秋的一個晚上。一位村民感冒發燒嚴重,需要袁作興前去治療。他翻身起床,背起藥箱,拿上手電筒就出門。

打針、吃藥,袁作興守在一旁一個多小時,看到體溫趨於正常,他才踏上回家的路,那時已是夜裡一點過。

回家路上,袁作興連人帶藥箱滾下路邊。好在家人沿著路來尋找,在妻子的攙扶下,他才站了起來。回到家,發現袁作興臉上被劃出了兩道血痕,身上多處青一塊紫一塊,妻子給他擦去身上的血跡,一陣陣鑽心的疼痛讓他冒出大滴大滴的汗珠。

出診路上摔倒,袁作興已記不清有多少次了。在困難和挫面前,他從沒未放棄過,身體力行守護鄉親健康。這一年,他被正式吸納成為一名共產黨員。

黃連雖苦,其藥用價值甚高,如同袁作興的中醫求學之路,在困境中立志傳承中醫事業,終學有所成。以寬厚、朴素、仁慈之心,傳醫者之美德,厚朴人生被當地群眾廣為稱頌。(謝國邦)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