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區東溪鎮:讓傳統文化在鄉村迸發新活力
近年來,綦江區東溪鎮通過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開發利用,實現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全面提升、基層治理的方式多元,還增加了地區的文化價值,提升了經濟活力。
綦江區東溪鎮是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兩千多年的歷史承載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和非遺記憶,鹽馬文化、移民文化、僚人文化、抗戰文化在這裡交融交織,因此也被稱作“巴渝第一場 鹽馬古道津”。
把歷史留住
對文化資源進行系統梳理
東溪民間文學歷史悠久,流傳著正德王微服私訪、太平天國東溪決策、東溪黃葛王、賀龍三臨東溪、劉伯承剿匪等歷史故事。
目前,東溪鎮將這些民間流傳的文學、社會生活的形態原原本本地記錄下來,形成了《古鎮東溪》《東溪七十二行》《東溪故事》等書籍,讓歷史用文字形式保留了下來,東溪故事也被列入了重慶市第六批非遺名錄。
近年來,東溪鎮積極爭取支持,對市區級重點文物進行保護修繕並對外免費開放,讓人們有了更多和歷史對話的空間。當前,東溪鎮保存下來的市區級文物達兩百多處。
讓歷史再現
對非遺技藝進行保護傳承
非遺演出。東溪鎮供圖
“初一鑼鼓、初二舞獅……十五猜燈謎”。每一年東溪鎮都會在春節、端午、中秋這些傳統佳節,安排上一系列非遺活動,讓居民和游客重回小鎮生活。
21歲的大學生謝豪是招募來的義務演職人員之一,經過培訓,他和幾個年齡相仿的青年一起,組建了舞獅隊,大年初二挨家挨戶去拜年。
“老年大學秋季開班了。”吳大榮老人今年76歲了,子女常年在外,老年大學讓她不再孤單。“老年大學開設了書法、舞龍、太極等十來個項目,通過活動把老年人聚到一起,讓大家老有所樂”。鎮老年大學校長綦娟介紹,學員們都注冊成了鎮上的文化志願者,每到節假日給游客講解東溪歷史、送文化下鄉,老年大學學員都是主力。
“我們招募本地居民,通過開辦川劇特色校、老年大學、社區教育學校這些方式,讓更多人走進非遺,讓非遺更好地得到傳承。”東溪鎮副鎮長張先介紹,鎮上現在保存的市區級非遺有16項,最多的時候一年有一百多場活動,都是通過村社區、群眾文藝團體來開展的,群眾精神生活得到豐富,幸福指數得到提升。
將歷史用活
讓文化資源聯動產業發展
近年來,東溪鎮圍繞寶貴的歷史資源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助力鄉村旅游發展。
“簸箕是一種傳統的農具,怎麼跟宴席聯系起來的?還要從我們東溪的鹽運碼頭說起……”東溪非遺簸箕宴的制作人林照順每天都會給游客作推介。隨著旅游發展,東溪鎮推出了一系列的產品,讓游客來了不僅有看頭,更有耍事,還品嘗美味。
黃小波是本地的一個農民,有家傳的木雕手藝,在鎮上的支持鼓勵下,申請了非遺“黃氏木雕”,制作一些木雕擺件和用具。最近他又開了木雕課,游客可以到店裡學,也可以給自己制作書簽、鎮紙這樣的小紀念品帶回去,特別受青年朋友的青睞。
黃荊豆花、東溪黑鴨子、東溪豆腐乳等非遺美食因為入選了渝味360碗而名聲大噪,東溪花生、腐乳、蘿卜干成為熱門的伴手禮,楊狗燒臘、東溪清泉魚等網紅美食更是受到游客的追捧。
2024年春節前后十天時間,到東溪旅游的旅客達到了50萬人次,有效帶動了鎮域商貿發展和群眾增收。
當前,東溪被評為“重慶市鄉村振興貢獻獎先進單位”“重慶市鄉村振興示范產業鄉鎮”“重慶市市級旅游休閑街區”。(趙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川渝這家銀行可跨省通辦20項社保業務
- 人民網重慶10月24日電 (陳琦、劉敏)10月23日,重慶市社會保險局、四川省社會保險管理局、中國工商銀行重慶市分行、中國工商銀行四川省分行共同簽署“社保服務事項進銀行”四方合作協議,在全國先行先試跨省社保經辦服務新機制。 根據協議,即日起,川渝兩地社保的參保登記申請、基本信息維護、待遇資格認証、社保信息查詢打印、社保卡辦理等20項高頻服務事項,在川渝工商銀行所有網點的智能櫃台上均可無差別、無障礙跨省通辦。…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