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大幕將啟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新定位之下的渝西地區,被各方寄予厚望,迎來發展大好時機!
10月25日下午,市委常委會舉行會議,其中一項議程是審議渝西地區國土空間規劃。會議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渝西地區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打造支撐重慶未來高質量發展的新空間、動力源和增長極。
從4月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征求意見稿,到10月初市政府第43次常務會議研究,再到如今市委常委會會議審議,渝西地區國土空間規劃呼之欲出,渝西地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即將拉開全面建設大幕。
現代化新重慶發展新空間,雙城經濟圈建設先行區
近來,全國各地的國土空間規劃頻頻被置於聚光燈下,成為關注的焦點。
作為市域層面國土空間專項規劃,渝西地區國土空間規劃統籌渝西八區(江津區、合川區、永川區、大足區、璧山區、銅梁區、潼南區、榮昌區)國土空間,錨定未來10—20多年發展的新藍圖,不僅關乎區域協調發展,而且也與百姓福祉緊密相連,備受各方矚目。
雖然該規劃在“級別”上只是市域層面的專項規劃,但要讀懂它的重大意義和特殊作用,需要從多個維度來理解和把握。
從全市“一盤棋”發展看,渝西地區是現代化新重慶發展的新空間。如果說中心城區“存量”確保了現代化新重慶發展的下限,那麼渝西地區“增量”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現代化新重慶發展的上限。
這是因為,制造業是重慶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而產業基礎扎實、承載空間廣闊的渝西地區,是全市新型工業化的“主戰場”,在《重慶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中被賦予“提升產業承接能力,保障科技創新空間需求”的重任,將不斷拓寬重慶發展新空間。
從唱好新時代西部“雙城記”看,渝西地區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先行區。渝西地區位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部主軸上,地處重慶主城都市區西部,毗鄰川中、川南地區,在重慶向西、成都向東相向發展的背景下,將為成渝中部崛起提供有力支撐。
從服務西部大開放大開發看,渝西地區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條件優越的基礎愈發穩固。渝西地區處在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成渝)、長江黃金水道交會區域,對“以大開放促進大開發,提高西部地區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具有關鍵的支撐作用。
事實上,渝西地區的重要地位,還可以從重慶對其高起點謀劃、高水平推進來直觀感知。
早在2023年4月召開的城市規劃工作專題會議,重慶就開始研究渝西地區整體規劃思路﹔同年5月,召開渝西地區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先行區工作座談會﹔其后,重慶積極對接多個國家部委,大力爭取交通、住建、自然資源等方面對渝西地區的支持﹔近年來的密集調研,明確了渝西地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總體思路……
基礎扎實、優勢突出、發展勢頭強勁
發展為要,規劃先行。隨著渝西地區國土空間規劃逐漸從宏觀上的政策信號,逐步具象為切實可行的行動方案,渝西地區將迎來新一輪大發展。
當然,萬丈高樓平地起,渝西地區的大發展離不開它扎實的基礎和突出的優勢。
基礎設施日趨完善。近年來,一系列重大項目“加持”渝西地區。比如,在重慶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的8個重大項目中,多個直接或間接利好渝西地區,如成都至重慶至上海沿江高鐵(成渝中線高鐵)、渝西高鐵、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川渝特高壓交流工程等,進一步夯實渝西地區發展的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旨在打造輻射西部、服務全國、鏈接全球的交通樞紐、物流樞紐、產業鏈樞紐的璧山機場,正在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將力爭在“十四五”末左右完成前期工作,“十五五”期間開工建設,2030年左右建成投用,實現“市內雙樞紐協同、成渝四大機場聯動”機場發展新格局。
產業發展勢頭良好。銅梁以龍頭企業海辰儲能為“鏈主”,精心繪制新型儲能產業圖譜,引進金匯能、科達、厚生、興恆等11個、總投資200億元的上下游項目落地建設,千億級儲能產業集群正加速形成。這是渝西地區大力發展產業的生動注腳。
產業活則經濟活,產業強則經濟強。在《重慶市先進制造業發展“渝西跨越計劃”(2023—2027年)》中,對渝西地區明確提出了“打造全市先進制造業發展新高地,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先進制造業協同發展示范區”的要求,長期利好產業發展。
招商引資風生水起。為了讓渝西地區獲得更多好機會,重慶在多個重大場合都力推渝西地區。去年4月,組織渝西地區參加第二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全球投資推介會﹔去年7月,在新加坡舉行重慶-新加坡企業對接交流會暨渝西地區一體化推介會﹔此后不久,在南京舉辦重慶(渝西地區)-南京區域產業合作座談會……越來越多的企業關注渝西地區,投資渝西地區。
比如,江津把重慶樞紐港產業園建設作為“一號工程”全力推進,重慶先進機電和物流產業園、低空經濟產業園建設如火如荼。今年以來,樞紐港產業園已集中簽約項目共26個,總投資額202.1億元,預計實現達產總產值295.8億元,為江津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
抓住難得歷史機遇,做好“一體化”“同城化”兩篇大文章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面對歷史難得的機遇,渝西地區如何抓住?
一張藍圖繪到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的忌諱。”雖然最終版的渝西地區國土空間規劃尚未正式發布,但是根據公開的信息,它錨定“加快打造支撐重慶未來高質量發展的新空間、動力源和增長極”的大方向是明確的,接下來的關鍵就是扭住目標不放鬆,一張藍圖繪到底,在現代化新重慶建設中作出更大的渝西貢獻。
做好“一體化”“同城化”兩篇大文章。在渝西地區國土空間規劃中,“一體化”“同城化”是兩大關鍵詞,而這也是決定渝西地區發展成色的關鍵指標。
一方面,要強化“一體化”思維,避免“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眾志成城推進渝西地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要在空間規劃、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等方面一體化推進,形成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最大限度匯聚智慧和力量。
另一方面,要突出“同城化”導向,統籌規劃、打破壁壘,持續推進社保、就業、醫療、交通、教育等公共服務跨區域同城化協同發展,讓廣大群眾共享區域同城化發展成果。
統籌好“自己的事情”和“合作的事情”。推進渝西地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是全市發展的一件大事、要事,需要做好統籌協調,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具體對渝西八區來說,要立足自身發展定位,形成“科學合理、優勢互補”的差異化發展。首先,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因地制宜把各區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把各自綜合實力的“塊頭”做得更大更壯。其次,要齊心協力做好合作的事情,多相互搭台、互利共贏,在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等領域協同配套,共同把區域品牌擦亮,進而在聯動大發展中分得一杯羹。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被寄予厚望的渝西地區,要勇擔使命,唯實爭先,用實際行動和嶄新業績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重慶瞭望 程正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