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四治融合” 勾畫鄉村治理新風景

近年來,巴南區一品街道以“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為抓手,積極探索“四治融合”鄉村治理新模式,著力勾畫服務到位、管理有序、鄰裡和睦的鄉村治理新風景。
群眾自治 帶動群眾治理新動力
“家裡院壩掃得干淨上紅榜,得表揚了!”一品街道各村通過推行積分制,採取積分兌換生活用品,張榜激勵等方式鼓勵村民自治。村居每月評選道德模范、人居環境典范等紅黑榜,樹立典型,帶動美好風尚蔚然成風。
2024年各村開展院壩會、干部民情懇談會等20余場,讓干部心貼心、面對面地聆聽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鼓勵引導群眾主動參與鄉村治理,讓群眾的事情,群眾來議論、想辦法,推進自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強化法治 打開監督治理新局面
今年4月起,一品街道積極開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自查自糾。為推動問題整改落實,防止問題屢查屢有,結合工作實際,以“打造清廉村居”為契機,以黨紀學習教育為抓手,積極探索建立“1+4+N”監督網,即一個體系(街道紀工委委員網格化包村監督)總攬全局,四項措施(深耕思想“廉土”、厚植制度“廉根”、凝聚合力“廉心”、開結事業“廉果”)跟進監督,N種手段(“地毯式”排查風險點、“聯動式”監管、“清單式”整改、“銷號式”驗收、“回溯式”鞏固、“倒查式”問責等),並聯合片區“室組地”集中監督辦案,著力推進基層監督體系一體化、監督范圍全面化、監督方式高效化,推動“風險防控+清廉+業務+閉環機制落實”互融共促。
4月以來,通過織密監督“防護網”、高樹法紀“高壓線”,共監督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1件,並通過建立完善制度機制5個,進一步提升了街道以法帶動監督治理質效。
推行德治 涵養社會文明新風尚
各村建設完善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制定村規民約,將環境衛生、尊老愛幼、社會風尚等情況納入評判內容,引導向上向善的村風民風。開展文明家庭、身邊好人、道德模范等先進典型評選活動,引導廣大群眾敦親睦鄰,增強群眾集體榮譽感,自覺參與鄉村文明創建。評選一批事業上有建樹、大力支持家鄉發展的新鄉賢,引導和鼓勵新鄉賢帶動村內種養殖業發展、基礎設施完善等方面的工作。
一品街道鄉賢人才庫現有4人,建立鄉賢理事會1個,全力引導鄉賢反哺鄉村,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對各村的產業發展、防汛抗旱應急救援等貢獻自身力量。此外,各村基於“巴適小院”打造,在村居牆壁進行政策法規、道德文化、衛生保健等知識政策進行宣傳繪圖,讓村民在潛移默化中受教育,為鄉村振興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基層智治 形成社會治理新活力
依托“141”基層智治平台,匯聚人、房、物等信息4萬余條,整合全域內視頻鏡頭,實現轄區重點場所全天候無死角“一屏統攬、一網統管”。
同時,劃分微網格169個,按照“1+3+N”模式配齊配強網格治理團隊391人,綁定開通“法律明白人”45名,推動轄區有生力量“應沉盡沉”。基層網格張貼發放網絡反詐、森林防火、秸稈禁燒等宣傳資料,制作宣傳展板,動態巡查覆蓋5000余人。橫向拉通綜合執法崗、安全應急崗等機關干部職工,下聯網格長、志願者等,推動應急管理、信訪矛盾調解等工作全面融入“141”基層治理體系,形成了以智治賦能基層治理的新格局。(葉牧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