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殘疾人志願服務隊堅持公益、奉獻社會——
山城有個“我愛幫”
視障志願服務隊成員(右)在為盲人引路。 |
周四一早,家住重慶大渡口區古渡社區的伍家富早早起來洗漱吃飯,前往創新社區的余曉波家中等候。每周四上午,是大渡口區盲人協會組織健步走活動的日子,余曉波則是一名盲人。
手搭著伍家富的肩膀,余曉波走得穩穩當當。兩人來到集合地點,匯入一支由盲人及志願者組成的隊伍,大家開始了當天的戶外活動。
幫助殘疾人融入社會、享受生活,這樣的活動在各地還有很多。但如果仔細觀察這支隊伍中的志願者,也許有人會發現一些特別的地方,比如伍家富沒有了左小臂,比如有些人走路的姿勢和常人不同。
這就是重慶首支以殘疾人為主體的志願服務隊——“528·我愛幫”殘疾人志願服務隊。2020年成立至今,528服務隊吸納了400多名成員,都是視力、聽力、言語或肢體等方面不同程度的殘障者以及他們的親友。
殘疾人本該是受助者,為何成了志願服務的主體?伍家富的經歷,或許可以給出一些答案。
1956年出生的伍家富,今年已經68歲。12歲那年的一次事故,讓他失去了左小臂和右手的多根手指。在隨后的成長過程中,他得到了很多人的關心照護。“別人幫助了我,我也想去幫助別人。”抱著這種念頭,伍家富一直走在助人為樂的道路上。
2021年,528服務隊在古渡社區招募志願者,負責聯系社區內的各類殘疾人並為他們提供服務。聽到消息后,伍家富第一時間報了名。自此,周圍的殘疾人家中,經常出現他的身影。雖然肢體有殘疾,活動有障礙,但伍家富從未喊苦喊累,“幫助他人,服務社區,我收獲了很多快樂。”
如果說伍家富的態度體現著殘疾人群體中老年人的奉獻精神,那麼服務隊成員陳冬的經歷,則代表了年輕人勇敢面對變故和人生的態度。
2006年,一場疾病讓陳冬的視力逐漸退化。到2010年,他的眼前隻剩一片黑暗。20多歲,正是青春洋溢的年紀,陳冬一時無法接受這樣的變故,“把自己關在屋子裡,所有的朋友都‘斷’了,不知道未來該往哪裡走。”
2011年的一場電影,讓陳冬接受了現實,也找回了自我。那是一場《三峽好人》口述電影,耳邊縈繞著志願者口述的話語,描繪出一幅幅畫面,讓他重新認識到生活的意義。“我還年輕,未來還有很多機會,不該讓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就此痛苦下去。”陳冬說。
內心的障礙一旦破除,生活中的障礙就不算什麼。走出家門,陳冬開始接受按摩技能培訓。有了專業學習、跟師見習和外出打工等經歷,2013年8月,一間小小的按摩店在陳冬家所在的小區開業了。靠著雙手努力勞動,陳冬眼前雖然黑暗,前路卻已然光明。
跨過障礙的陳冬,加入了志願服務的隊伍。“我是一名盲人,我知道盲人在想什麼,我也願意去告訴他們,‘走出來’后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陳冬說。
在528服務隊創始人、重慶市殘聯副主席劉玉霞看來,推動像陳冬這樣的殘疾人的改變,是528服務隊存在的重要價值。“殘疾人參與志願服務,能夠帶動更多殘疾人,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困境,更好融入社會。”劉玉霞說,“無助時伸來的一雙手,可能改變人的一生。”
事實上,對於528服務隊的成員們來說,“走出來”后的世界,變得無比廣闊。
劉玉霞的手機裡,存著許多視頻。有些視頻拍攝於街頭,是陳冬和隊友正在為市民做公益按摩﹔有些視頻拍攝於養老院,是志願者在為老人理發、陪老人聊天﹔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裡,盲人在志願者引導下觸摸雕像﹔公園廣場,志願者拿著袋子和夾子清理環境衛生,鏡頭中,伍家富緊握長長的旗杆,旗幟上“志願服務”的大字無比醒目……
前段時間,在大渡口區老年人智能手機培訓班·殘障人士專場,陳冬做了現場分享。會后,陳冬用現場拍攝的視頻片段剪輯了一個短片。很難想象一名盲人如何操作剪輯軟件,但短片中的陳冬,已是泰然自若、信心滿滿。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31日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2025重慶馬拉鬆將於明年3月2日鳴槍起跑
- 人民網重慶11月8日電 (記者馮文彥)8日,2025長安汽車重慶馬拉鬆新聞發布會舉行,官宣賽事將於明年3月2日7:30在南濱路海棠煙雨公園鳴槍起跑。 本次比賽由中國田徑協會技術認証,重慶市體育局、南岸區人民政府、巴南區人民政府主辦,賽事設置了全馬(42.195公裡),迷你跑(5公裡)兩個項目。…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