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鎮開展院落互助共創活動

院落建設,人人出力﹔院落衛生,人人負責﹔院落活動,人人參與。在北碚區靜觀鎮塔坪村高石壩院落的壩子裡,院落裡的男女老少拎著板凳圍坐在一起,不是為了擺閑龍門陣,而是要討論院落打造怎麼來設計、布置。
這是靜觀鎮開展“以村民為主體”的院落互助共創活動,讓院落村民人人都能參與到院落打造的文化挖掘、設計、建設、維護中。
塔坪村高石壩院落活動。西南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供圖
在西南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的指導下,北碚區靜觀鎮搭建以村民為主體的互助共創共治平台,深入聯系群眾、服務群眾,與群眾共同來解決問題,共建巴渝和美鄉村。
靜觀夜話 共享和諧社區
“現在的低保政策是怎麼樣子的呢?”“糧食補貼要怎樣申請呢?”面對這些問題,村干部們一一作答。對於一些需要無法現場回答的問題,村干部們一一記錄,待查閱資料、咨詢專家后再答復。這是“靜觀夜話”時常見的場景。
7月3日,靜觀夜話第三期在素心村李家灣舉辦。西南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供圖
“靜觀夜話”是靜觀鎮與西南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共同發起的一項“以村民為主體”的活動。天黑以后農民閑下來時,干部與社會人士進到村民院壩,和村民圍在一起,談家長裡短、討論村庄發展、宣講國家政策、為村民答疑解惑,相互溝通交流和聯絡感情,以此促進各方溝通交流,激發村民內生發展動力。
“靜觀夜話”自6月發起以來,已開展20余期。靜觀鎮政府工作人員、村干部、大學生志願者、社會人士紛紛加入進來,進鄉村、進院壩,與村民共聚一堂話發展。
人人參與 共創和美院落
“這個牆面挂個輪胎彩繪應該巴適得很喲”“陶瓷的不結實,換成我們這邊的竹筒,吊起來種點花也好看的很吶。”
王朴村仙人腳院落,村民和西南大學志願者給輪胎涂鴉。西南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供圖
近期,靜觀鎮與西南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鄉村治理試驗工作組共同推動巴渝和美鄉村院落打造,提出了“以村民為主體”的設計建設方法,要求院落的文化故事、風格設計、施工建設、后期維護都要以院落村民為主體參與進來,一起討論、一起干活,以此提升村民對於院落打造的認同感、參與感及獲得感。近期,靜觀鎮王朴村仙人腳院落、和睦村麥土灣院落都在進行打造,牆繪、廢舊輪胎吊花籃、木門、欄杆裝飾、竹藝花盆等等,都是經過大家討論確定后再一起動手打造的。
最開始和睦村麥土灣的村民對院落打造沒有多大期待,但當鎮政府、村兩委以及鄉村治理試驗工作組的工作人員一起,把設計意向方案打印出來跟大家一起討論了一個下午過后,麥土灣的村民很快參與了進來,不僅提出了各自關於院落打造的具體意見,還開始主動溝通參與到施工建設中。他們還商量著,等院落打造完成,大家聚一起搞個“院落家宴”。
城鄉互動 共繪和美生活
金秋十月,小米豐收。中華村組織粟香小院的村民一起舉辦“中華小米宴”,並邀請來城市市民共同體驗這“糯”的感覺。不僅展示了中華村的特色產品“糯小米”,還通過帶領大家徒步山野,感受中華村和美秋日時光。
10月26日,中華村村民、市民、大學生志願者一起聚在粟香小院的院壩裡,一起做小米發糕、DIY小米飯團。
今年,靜觀鎮各村在院落的壩壩裡開展了50余場“以村民為主體”的城鄉互動活動,豐富了村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促進了城鄉融合,居民們圍繞著鄉土文化共同繪制著一幅和美生活畫卷。(西南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國內首個"虛擬標准化兒童患者模型"在渝啟用
- 人民網重慶11月26日電 (陳琦、實習生姜曉軒)11月25日,“中國基層醫生兒科常見疾病處理能力提升”全國啟動會在渝舉行。來自會上消息,由重醫附屬兒童醫院牽頭承擔的國家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標准化兒童患者模型關鍵技術與應用”,成功創建我國首個標准化患兒模型,幫助更多的基層兒科醫生持續提升診療水平。…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