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梁:萬企攜萬村 同興共富鄉村路

天氣轉涼,正是栽種下一季冬菜的時候。在銅梁區巴川街道千年村,田間地頭滿是勞動的場景。
“以前這一片都是閑置地,現在全部種的白菜、花菜。”千年村黨支部傅余說。這片閑置土地變良田,正是銅梁區“萬企興萬村”行動的成果。
天氣逐漸轉冷,吃湯鍋火鍋的旺季即將到來,而蘿卜是其中少不了的食材。在銅梁虎峰鎮輪橋村蔬菜基地,又一季蘿卜已經種下去,待收獲后將送往下了訂單的各個餐飲店。
借助“萬企興萬村”平台,翰林村、輪橋村等4個村與區食品商會和火鍋商會簽訂農產品定向收購協議,去年銷售花椒、青菜、蘿卜等5.5萬斤,為村集體經濟增收50余萬元。“有了訂單農業,村裡發展集體經濟吃了‘定心丸’。”輪橋村黨支部書記席章玲說。
“一村一企”,精准對接很關鍵。近年來,銅梁區工商聯積極組織會員企業、基層商會與鎮(街)對接,村上提需求,企業進行承諾,確保幫扶切合實際,幫出成效。特別是發揮民營企業非公黨支部和商會“功能型特設黨支部”優勢,結合企業、商會實際與聯系村進行“支部聯建”,落實企業與村集體的互惠互利模式。
村民收獲蔬菜。銅梁區委宣傳部供圖
其中,巴川街道商會黨支部、巴川街道商會千年村黨支部和重慶涪柴動力機械有限公司支部開展基層黨組織聯建。在了解到巴川街道將進行閑置土地開發利用時,涪柴動力主動提供了微耕機等各種農用機械,在最短時間內開墾出四百畝土地,通過輪作蔬菜、大豆、玉米等,充分挖掘土地的潛力,增加收益。
收益的落腳點一定要是老百姓。
“在這裡上班不僅可以照顧孩子和家裡,還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在銅梁水口鎮清泉社區的鄉村振興車間,員工雷小平和工友們正忙著包裝電子配件,這些都是為昆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供應的產品。
近年來,銅梁區摸索出一套以引導本地資源下鄉、帶動鄉村產業發展的方法——企業將生產環節中用工量大、技術門檻低的工種,在鎮村布局設點,利用農村閑置資產創建鄉村振興車間。
以重慶昆凌電子有限公司為例,把串聯電子連接線的業務剝離出來,建起近十個鄉村振興車間,既保障了公司飛速發展后產生的用工難,又就近吸納了兩百名左右就業人員。
截至目前,在區經信委和區工商聯的廣泛“牽線搭橋”下,銅梁全區累計建設鄉村振興車間61個,涉及電子配件、汽配零部件、調味品、服裝制品、龍燈彩扎、糧油加工及蔬菜加工等,有效盤活集體資產,並通過產業帶動提供靈活增收就業崗位1900余個。
截至目前,銅梁全區42個基層商會及4000余名會員企業與28個鎮街結對共建,實施"萬企興萬村"項目226個,總投資達16.47億元,帶動全區農村集體經濟增收8019萬元,提供就業幫扶2875余人次。(李慧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