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墊媽媽”張興會: 縫制千雙鞋墊 續寫母子情深

張興會縫制鞋墊。大足區委宣傳部供圖
11月2日,重慶大足區龍崗街道西街社區龍崗西路,一棟修建於20世紀70年代的老式居民樓內,一位婆婆正戴著老花鏡,聚精會神地繡制鞋墊。
隨著針頭上下穿梭,棉線在鞋墊布料上繡出的美麗圖案逐漸呈現。19年來,這樣的動作她已經不知道重復了多少次。
這是大足區革命烈士古怒的家,繡制鞋墊的是他70歲的母親張興會。
2005年7月16日,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日子,但對於張興會來說,卻是內心永遠揮之不去的痛。
那天上午11時30分,西藏山南軍分區邊防某團,在邊境武裝巡邏時突遇塌方,為營救戰友,二連三班副班長古怒被山石擊中,壯烈犧牲,年僅19歲。
何其悲痛,古怒作為張興會唯一的兒子,寄托了她太多的情感和期望。
為見兒子最后一面,張興會幾經波折,來到雪山深處。走到墓前,這位母親失聲痛哭。
“媽媽您別難過,古怒雖然走了,還有我們,我們永遠都是您的兒子。”連隊的戰士們說。
就這樣,張興會失去一個兒子,卻多了一群“兒子”。她將喪子之痛深埋心中,將思子之情、愛子之心融入針線,縫進鞋墊和毛絨拖鞋送往雪域邊關,送給保家衛國的邊防官兵。
張興會縫制鞋墊。大足區委宣傳部供圖
2005年至2008年,張興會曾連續4年進藏掃墓。從重慶大足到兒子生前所在的二連駐地,至少要轉乘4次車,翻越兩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盡管旅途艱辛,但張興會每次都是大包小包,裝滿自己做的鞋墊、毛拖鞋,還有香腸、臘肉等土特產,帶給守衛邊疆的“兵兒子”們。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19年來,張興會先后7次進藏,親手將上千雙的鞋墊和毛絨拖鞋送到“兵兒子”們手中,這份跨越千山萬水的愛,見証著張興會“心系國防·情注雙擁”及關心關愛邊防官兵的真摯情感。
據悉,2021年,張興會榮獲第三屆全國“最美擁軍人物”稱號。日前,2024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20名(組)入圍候選人正式出爐,張興會入選。(任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重慶高速路網建成31個“司機之家”
- 人民網重慶11月29日電 (陳琦、劉敏)重慶高速集團消息,11月28日,重慶高速司機之家黨支部揭牌暨同心驛站授牌儀式在G5013渝蓉高速圍龍服務區舉行,標志著重慶高速路網基本建成方便駕駛員休息的“司機之家”體系。 據介紹,目前,重慶高速路網的日均車流量超過90萬輛,其中,貨車的日均車流量約21.12萬車次,常年往返高速公路的貨車司機約3000萬名。…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