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記榮昌區“全國優秀教師”楊光明

每天清晨7點半,榮昌區天常村小學的負責人楊光明都會准時騎著那輛陪伴他多年的自行車,踏上前往學校的40分鐘路程。這條路,他走了三十余年。
2024年8月,教育部公布2024年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名單,楊光明獲評“全國優秀教師”。在此之前,他已先后多次獲得“榮昌區海棠園丁”“榮昌區師德標兵”“榮昌區最美鄉村教師”等榮譽稱號。
“全國優秀教師”楊光明。華龍網記者 曹建 攝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鄉村小學的聲音也在不斷消退。然而就在今年6月的榮昌區小學畢業生考試中,天常村小學考生平均成績超過200分,在榮昌70多所小學中名列前三。同樣還是在今年,總共隻有5名教師的天常村小學,就有1位老師被榮昌區評為“教學質量標兵”,同時,學校還連續5年被評為“出色完成任務村小”。
榮昌區天常村小學。華龍網記者 曹建 攝
一座村小如何能夠取得跟市區小學掰手腕的成績?10月24日,記者走進天常村小學,試圖找到背后的答案。
作為學校掌舵人的楊光明畢業於師范院校,順理成章地進入了教師這個行業。在那個市場經濟浪潮洶涌的九十年代,他的同學們紛紛選擇南下打工,追求更高的收入。而他,卻選擇了留在鄉村,成為一名月薪隻有700元的鄉村教師,相比當時在南方打工的同鄉動輒兩三千元的收入,確實不夠看。
“當時問什麼選擇留在村小做教師呢,是熱愛教育行業嗎?”記者問道。
“因為這裡有編制,穩定。而且我也喜歡教書,待遇也還湊活。”楊光明的回答直白得有些可愛。
“天常村小學的教學質量在村小裡面很不錯,楊老師您有什麼工作經驗可以跟我們分享下嗎?”記者追問。
“我想的第一個是作為小學的負責人,一定要起帶頭作用,學校6個老師,我的排課是最多的。另外就是要多關心學生,每年的‘六一’我都會組織一些活動讓學生們參與,有時是進城裡游學,有時是讓學生們去田地干一些趣味農活。”楊光明說道。
還是一如既往的簡單、直白。記者隻有把鏡頭轉向楊光明的上級、同事,拼湊出了一個更為完整的“楊光明”。
教學質量是一所學校的生命,2011年接手天常村小的時候,楊光明沒有給教師們定下什麼特別的“KPI”,而是身體力行,如他自己所說“要起帶頭作用。”
他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類培訓和教研活動,鼓勵教師自我學習和提升。在他的帶領下,天常村小的教師隊伍專業素養得到顯著提升。每當有教師外出培訓時,他都會主動承擔起更多的教學任務,確保學校的正常運轉。
為了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楊光明根據學校的實際需求,調配教師資源,盡量保証每個學科都有相對專業的教師任教。同時,他還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支持,充實教師隊伍。在他的努力下,天常村小的教師隊伍日益壯大,教學質量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隊伍拉起來了,如何保持“戰斗力”?楊光明深知,要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必須建立一個公開、公平、和諧的相處環境。他始終堅持大致平均地分配工作量,盡量公平對待每一位教師,讓整個教師團隊始終保持著一股充滿干勁的勢頭。
作為學校的指揮員,楊光明不僅注重教學質量的提升,還時刻關注著教師們的生活和工作困難。他自學教學設備維修技能,積極幫助教師們解決在教學中遇到的設備問題。每當教師們遇到生活上的困難時,他也總是第一個伸出援手。
這位把“待遇”“編制”挂在嘴邊的教師已經在這裡工作的三十余年,也許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他自己對教育、對鄉土、對孩子們的熱愛。
天常村學生們與記者互動。華龍網記者 曹建 攝
人常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村小孩子們發自內心的親切熱愛,教師戰友們的團結堅守,“全國優秀教師”的榮譽稱號不會說謊。
採訪間隙,記者來到小學操場,課間時分,學生們正在操場上嬉戲,看到記者在拍照,三三兩兩馬上圍過來。“讓我看一看,拍的好看嗎?”“記者叔叔你好高,我都看不見手機了。”去過很多鄉村,卻很少見到開朗如城市裡面孩子的村小學生,毫不“認生”。被孩子們的情緒感染,記者的心情也好了起來,跟孩子們聊在了一起。
“小朋友,你們喜不喜歡楊校長啊。”
“喜歡!”
“那你們楊校長平時嚴格不,凶不凶呀?”
“我們平時不喊他校長,都喊他楊老師。”
孩子們看似沒有回答記者的提問,但是記者得到的答案卻無比明晰。
採訪結束,臨到分別時,記者加了楊光明的微信,申請通過后,記者看到了楊光明的微信頭像,那是一張天常村小的照片,蔚藍的天空下是天常村小的校舍,五星紅旗在天空飄揚,校舍一旁郁郁蔥蔥的大樹正朝著天空不斷生長。(記者 曹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重慶高速路網建成31個“司機之家”
- 人民網重慶11月29日電 (陳琦、劉敏)重慶高速集團消息,11月28日,重慶高速司機之家黨支部揭牌暨同心驛站授牌儀式在G5013渝蓉高速圍龍服務區舉行,標志著重慶高速路網基本建成方便駕駛員休息的“司機之家”體系。 據介紹,目前,重慶高速路網的日均車流量超過90萬輛,其中,貨車的日均車流量約21.12萬車次,常年往返高速公路的貨車司機約3000萬名。…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