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造”智能座艙讓汽車更“聰明”
近日,利龍中寶智能座艙項目工作人員正在展示AR-HUD技術。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當前汽車智能座艙的功能不斷拓展,成為駕駛者在家庭空間、工作空間之外的“第三空間”。我市汽車產業鏈重點配套企業正圍繞這個“第三空間”,進行創新研發並頗有建樹。
按下車身按鈕,車門自動緩緩打開﹔在駕駛位前方,電子屏變為后視鏡,通過增強現實抬頭顯示技術所呈現的畫面,隨著駕駛人坐姿、眼位進行自動調節,休息時還可投影高清電影……
這台科技感十足、具備人機交互功能的智能座艙,是位於重慶兩江新區的利龍科技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利龍集團)推出的最新自主研發成果。
作為國內汽車零部件行業龍頭企業,習慣於“居安思危、居危思進”的利龍集團,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方興未艾之時,便搶先布局智能座艙“新賽道”,形成新質生產力。
“居安思危、居危思進”
布局新賽道
智能座艙,顧名思義是通過配備智能化和網聯化車載產品,實現“人、車、路”智能功能交互的座艙,它通過集成多種傳感器、控制器及通信技術,實現對車輛智能化管理控制,提高駕駛安全性和舒適性。
“汽車座艙發展經歷了3個階段,即機械儀表階段、傳感器數字儀表階段和全面智能階段,智能座艙就是第三個階段的重要產品。”利龍集團董事長張本焱說。
利龍集團的前身是成立於1964年的重慶儀表修理站。從修理站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多產業集團,張本焱不僅是這一進程的親歷者,更是操盤者——1995年,張本焱牽頭企業與日本HI-LEX、矢崎兩家裝備巨頭合作,組建重慶利時德拉索(后更名“重慶海德世”)、重慶矢崎儀表兩家子公司,並通過過硬的產品品質,為一汽、長安、本田、福特、大眾等中外客戶配套,在拉索、儀表等汽配領域逐漸掌握市場話語權。
汽車發展趨於智能化、網聯化,倒逼配套產品凸顯數智化。源於“居安思危、居危思進”的邏輯,利龍集團在2016年啟動智能產品布局,其中一項重大成果,便是聯合重慶郵電大學共同成立“利龍汽車智能技術研究院”,進軍智能產品研發新賽道。
“大膽設想、小心求証”
實現跨界創新
今年6月,位於兩江新區的利龍中寶智能座艙項目一期建成投產,這是利龍集團集研發、實驗、生產、銷售於一體的智能座艙產業化基地。
“項目聚焦座艙智能交互、車身智能控制兩大系統。”利龍汽車智能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劉賀介紹,利龍集團實施“1+N+X”智能座艙戰略,即“1個智能座艙域控制器、N個智能顯示終端產品、X個車身域與智駕域跨域融合”系統解決方案,集聚了利龍集團旗下海德世、矢崎儀表、利龍中寶三家子公司“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成果,具備鮮明的“利龍造”特征。
“智能座艙的研發和應用,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價值,也充滿了創新風險和諸多挑戰。”劉賀稱,智能座艙系統集成多學科智能新技術,涉及語音、手勢等多種新型人機交互用戶體驗需求,既跨越智能汽車、智能手機到智能家居的信息交互和聯動控制,又覆蓋了移動辦公、交通旅行、休閑娛樂等工作及生活場景。
利龍集團研發團隊廣泛開展“頭腦風暴”,結合市場端需求進行產品開發,經過多輪模擬測試和實車驗証,創新研發出高可靠的智能座艙系統,實現“一芯多屏”、手機互聯等多類功能,形成核心技術自主研發、關鍵部件自研配套及產品持續迭代升級。
目前,利龍集團已同中國重汽、慶鈴汽車、濰柴等多家整車企業展開對接。
多款智能產品
獲合資方肯定
“要推動企業長遠發展,持續實施技術創新是不二法則。”張本焱說,隨著汽車向智能化、網聯化轉型,推動產品不斷向智能化迭代升級,已成為利龍集團聚焦攻關的“重點課題”。
近年來,利龍中寶自主研發推出的增強現實型抬頭顯示儀AR-HUD、智能座艙域控制器等一批智能產品,在產品性能、交付能力等多個方面得到合資方的肯定。
“當前,‘中國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已走在全球同行業前列,利龍集團作為產業鏈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必須順應這一趨勢,持續打磨好自身產品。”張本焱表示,利龍集團非常重視與中外企業和科研機構深度合作,共同構建開放共贏的生態系統。
最近,利龍集團籌劃與日本矢崎再次攜手,准備合作進入超聲波燃氣儀表智能安全系統、空調碳中和管理系統等全新生產領域,拓展藍海市場。(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夏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