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街區影響居民生活 看紫薇路如何“破局”
渝北區紫薇路商業街,市民在用餐。記者 崔力 攝\視覺重慶
前不久,在央視播出的《燈火中國》重慶篇中,渝北區一條名為紫薇路的小巷有幸成為了重慶煙火氣的代表之一,成為外地游客“打卡地”。
可正是這條“網紅”街區,讓附近的居民頭疼不已,屢屢與商家鬧出矛盾糾紛,報警投訴不斷。
不過,近1年來,居民報警投訴下降了70%。這個轉變是怎麼來的呢?記者進行了調查。
居民:凌晨三點仍吵吵鬧鬧,根本沒法睡覺
市民劉楊家住佳華世紀新城小區,她們家的一間臥室正下方,就是紫薇路。
劉楊住在這裡已經有七八年了,據她回憶,以前的紫薇路只是一條不起眼的普通社區街道,道路不寬,周邊店鋪也是以理發店、洗衣店等社區商業為主。
從2019年開始,夜市經濟興起,紫薇路的部分商家開始轉型,開起了酒吧、西式餐廳等各具特色的商鋪,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前來游玩。
可隨之而來的,是噪音擾民問題的出現。
“以前樓下酒吧吵得很,特別是商家們紛紛把座椅擺到人行道上后,喝酒劃拳的聲音一晚上都沒有斷過。”劉楊說,她所住的小區是一個有十幾年歷史的老小區,這種老小區的隔音效果普遍不太好,她家樓層又不高,因此樓下劃拳聲音、音樂聲,在家裡聽得清清楚楚。“有時候凌晨三點都吵吵鬧鬧的,家裡老人小孩根本睡不著。”
為此,劉楊多次打電話報警,也向社區和街道反映過,但問題始終不能解決。
“網紅”街區帶來的噪音問題,困擾著周邊大多數居民,引發了不少矛盾。在矛盾最高峰的時候,有居民從樓上潑水驅趕游客,還有居民鬧到店鋪裡,最后弄得大家不歡而散。
商家:對居民投訴感到兩難
這條長度僅500米、寬度不過雙向四車道的道路周邊,遍布著大大小小數十家餐飲店、潮玩店、小酒館等。
森澤中古奢侈品生活館的老板朱沙來此開店已有好幾年,她告訴記者,選擇在這裡開奢侈品店,正是因為看中了這裡的氛圍。“社區商業的氛圍,吸引了許多年輕人下班后來街邊坐一坐,喝點小酒,聊會天。”
Salute餐酒吧負責人黃媛介紹,餐酒吧是結合了餐飲和酒吧的休閑娛樂場所,而非傳統意義上的餐廳,會播放音樂來營造氛圍。
由於餐酒吧大都在晚上營業,音樂聲音稍微大一些,就會引起居民投訴,但如果聲音太小了,就缺乏了氛圍,顧客又不願意。“我們感到兩難。”黃媛表示。
噪音來源還有擺在人行道上的外擺餐桌。
與商場的餐廳不同,由於是社區商業,紫薇路商家都選擇將桌椅擺上人行道,顧客很喜歡這種坐在馬路邊、行道樹下吃飯喝酒飲茶的感覺。
除了噪音擾民,“網紅”街區還存在油煙污染、垃圾亂扔、停車困難、打架斗毆等多種問題。據統計,2023年1月至9月底,“網紅”街區所在的渝北區公安分局黃泥磅派出所共接到糾紛類警情100余條,是以前的數倍不止。
破局:公安出面聯合多部門,與商家約法三章
“網紅”街區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和外地旅客慕名前往,最高月均人流量50萬人次。但居民意見大、矛盾多,也讓商家意識到,如果不能與居民和諧相處,自身也無法得到持續良好穩定的發展環境。
“但是如果我們一家改,也無濟於事,反而其他同類商家會吸引走顧客。”黃媛的顧慮,也是當地許多商家頭疼的問題。
反反復復處置相同警情的黃泥磅派出所副所長張淵意識到,必須有所改變。為此,他找到開發商、小區物業和社區溝通協商,如何構建和諧社區。
“最終我們多方協商確定,從黨建、經濟、法治和服務四方面入手,改善紫薇路的環境。”張淵說。
黨建,即由黃泥磅派出所的社區警務室牽頭,形成商圈黨小組,邀請社區、商家和居民黨員加入,共同開展各種黨建工作,以黨建引領各項工作開展。
經濟,則是從開發商招商引資著手,一方面限制酒吧、夜市等高音量的商家數量,另一方面引進干洗店、便利店等方便周邊居民的宜居商業,以滿足周邊居民生活需要。
同時,定期召集市政、市場監管所、環衛、社區等部門召開聯席會議,對非警務工作分流處置,對反映和收集的問題進行整理和處置,對違反要求的商家進行約談和處罰。
此外,還督促開發商制定了商戶公約,組織商家簽定商戶公約,督促其按時收外擺、規范收放垃圾、控制設備音量和勸阻顧客勿高聲喧嘩等,進一步提升商家對員工的管理能力、治安防范意識。
2023年10月,黃泥磅派出所還牽頭成立了物業巡邏隊,志願者巡邏隊,“民警、社區干部、網格員、商家”巡邏隊,城管巡邏隊等四支隊伍,檢查商家消防、提醒顧客音量,宣傳反詐防盜,監督商家晚上22點后收起外擺桌椅和垃圾回收等,對不服從管理的行為和商家上報相應部門,由各部門進行處罰。
一套組合拳下來,紫薇路的環境得到了切實的改變。
“我們將原本勁爆的音樂換成了輕柔的音樂,也會告訴顧客,社區和公安有要求,聲音大了會擾民,顧客們也很能理解。”黃媛說,現在顧客也不少,我們開店也舒心許多,不用整天擔心居民投訴。
居民劉楊表示,自商家改變經營策略后,她沒再打電話報警,偶有噪音過大,她通過小區微信群反映后,馬上就能得到解決。
據黃泥磅派出所統計,今年1月至9月底,紫薇路的矛盾糾紛類警情隻有28條,比起去年同期的100余條,下降了七成。(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周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