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沖上雲霄” 搜山“戰”危石

涪陵工務段工作人員在山上開展搜山掃危工作。受訪者供圖
11月6日清晨7時許,群山仍籠罩於尚未散去的蒸騰白霧之中。
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涪陵工務段幾名年齡尚不足28歲的“搜山人”,身著醒目的紅黃色作業服,背負著裝有鐮刀、安全繩等重達幾十斤工具的背包,沿著崎嶇難行的山路一路前行。他們今天的任務就是對渝懷上行線K287+794-K287+964處左側塹坡,進行搜山掃危檢查作業。
此次檢查的山體位於渝懷鐵路核桃園站內,整體坡度超過70度,部分區段為垂直岩壁。
山下的渝懷鐵路作為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之一,它將重慶與中南地區、華東地區以及沿海發達地區緊密串聯,自2006年開通運營以來,成為武陵山區“致富之路”。然而,鐵路沿線崇山峻嶺、溝壑縱橫,一旦出現崩塌落石滾落山下的情況,會對列車的暢通運行構成威脅。上山開展搜山掃危工作,便成為這群搜山人的重要職責所在。
“大家上山一定要抓穩扶牢,前兩天又下過雨,要時刻注意腳下,別滑倒。”腳下的山路,實則是他們在落葉與泥濘遍布的山間,憑借一步一腳印硬生生踩踏而出的簡易便道。隨著攀爬高度的增加,山勢愈發陡峭。魏斌工長手持鐮刀、方鏟,不斷清理著腳下的落葉與灌木,為后續人員開辟道路。
他們沿著這樣的羊腸小道一邊攀岩,一邊全神貫注地檢查危石支撐、擋護設施以及既有危石的穩定狀況,同時利用手持終端設備對危石芯片進行掃描,同步復核並更新危石數據。若發現存在影響行車安全的石頭,即刻運用二錘、撬棍等工具處理。
經過大概一個小時的山路,他們來到半山腰一處需要重點檢查的岩體,此處岩壁幾乎垂直,向下望去令人不寒而栗。由於山體突向路面,一旦地質條件發生變化,崩塌落石可能跌落線路影響鐵路運輸安全。
盡管,涪陵工務段職工對此處經過半年時間的施工整治作業,為其披上了厚厚的“鋼甲衣”,將大山緊緊“包裹住”。但為確保設備始終保持良好狀態,仍需定期開展檢查工作。
“你們給我拉好繩子,我去檢查”,由於沒有落腳點,工長魏斌帶頭,綁好安全帶后,隻見他猶如蜘蛛人一般挂在岩體上,飛檐走壁般靠著安全帶拉扯,近距離使用卷尺測量觀測標數值,確認有無新的開裂剝落情況發生。
隨后,又經過大約2個多小時時間作業人員到達山頂。“這份工作苦是苦了點,作業環境較差,但每次爬到山頂,俯瞰這裡的山,這裡的水,就會感覺特別美好......”27歲青工劉慶元表示。
喝點水吃點干糧稍作休息后他們又踏上了下山的路。 “慶元,你可要小心哦 ,別再去裁縫店讓嬢嬢給你補褲子”,大家相互打趣逗笑。“我才不得呢,現在我也是登山能手”。原來剛入職那會缺少經驗,下山稍不留神,總是滑個屁股蹲,褲子就經常爛。逗笑打趣間,也為當日緊張的工作氛圍增添了些許生活樂趣。
此處山體包裹主動網2600平方,而像這樣的山體還有很多座。他們每天與大山為伴,確保每季度都能覆蓋檢查完他們管轄范圍內的100余座大山,夏季高溫蛇虫,秋冬冰雪寒風,還要時刻避開荊棘雜枝劃傷、路陡摔傷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卻沒有怨言,始終堅守崗位。
12時30分,到達山底,他們也結束了當天的工作。就在此刻,一趟列車呼嘯而過,看著在他們作業過的地方安全駛離,每個人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北京大學攜手重慶七中 共同探索體教融合發展路徑
- 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主任、教授錢俊偉與重慶七中校長歐權進行簽約。受訪單位供圖 人民網重慶11月7日電 11月7日下午,北京大學與重慶七中體教融合簽約儀式舉行。…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