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動態

江津龍華鎮開展共建共治共享 提升轄區居民幸福指數

2024年11月08日16:00 |
小字號

近年來,江津區龍華鎮龍門社區以服務群眾、團結群眾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依托“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思路,激發社區治理活力,持續提升轄區居民幸福指數,形成了“人人參與、人人負責”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以“共建”提振干事勁頭

秋冬交替,暖陽照在社區老街“鄉院”干淨整潔的休閑文化廣場上,文化牆上陳子昂的《過龍門峽》剛勁有力,呈現出一幅寧靜而愜意的畫面。

去年,龍門社區啟動了老舊大院的改造工作。“‘鄉院’的改造是社區‘共建’的一個成功實踐。從規劃到建設,從資金分配到質量驗收,改造的全過程大院所有的居民都有參與規劃監督,是真正實現了集中大家智慧的共建小區。”龍華鎮龍門社區黨委書記成靜介紹。

為了更好組織轄區居民參與共建,龍門社區堅持網格化布局、體系化推進,組建起“1+3+N”的社區治理體系,充分用好社區干部、居民小組長、機關干部等,吸納在職黨員、志願者、本土“新鄉賢”精細配備專業網格力量,治理模式從過去的“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變為“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實現人、事、物網格管理全覆蓋,有效提振干事勁頭。

目前,龍門社區已累計開展“黨員雙報到”活動13場,幫助協調解決等民生實事項目35個。

以“共治”助力基層治理

10月29日,在一陣陣“噼裡啪啦”的牆磚掉落聲中,困擾龍門社區龍興街“內轉盤”處過往行人已久的樓房外牆磚掉落問題應聲解決,周邊居民得知消息后無不稱贊。

龍華鎮龍門社區老舊小區居多,年久失修的問題多發,群眾意見接踵而至,對社區治理不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前,在鄰裡議事會上,多名群眾提出了自發修復外牆磚掉落的想法。

“收集到大家的意見后,我們先進行了全面的安全評估和溝通協調,准備了包括掃把、安全繩等必要的工具,並選擇了一個適宜的天氣動員組織房子周邊的居民一起來修復。”成靜說。

自行組織疏通下水道、趕集日自發打掃場鎮清潔……在龍門社區,這樣的畫面經常出現。為充分發揮基層治理效能,真正實現居民協商共治,龍門社區以便民服務中心為基本陣地,把群眾納入社區治理的責任主體,採用“固定+流動”的模式常態化召開鄰裡議事會,深入轄區大院開展服務和協商議事活動,鼓勵居民積極表達想法、共享資源,共同參與日常治理工作,在召開“鄰裡議事會”時收集到的問題都會集中統一反饋辦理形成閉環。

以“共享”推進多元服務

作為老舊小區,龍門社區老街的房屋多為木質結構,由於部分道路狹窄,消防車無法進入,安全隱患日益凸顯。2022年,為切實消除老街消防安全短板,社區籌集資金在老街重要地段安裝了消防樁並配齊了消防器材,並定期舉辦消防安全教育培訓,通過普法、講案例、消防演練等形式確保每一位居民都能掌握基本消防技能。

據了解,龍門社區始終以服務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導向,整合黨員、志願者、退役軍人、熱心居民等多方資源,把握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重要時間節點,組織開展理論政策宣講、文藝演出、志願服務、傳統文化體驗、禁毒普法宣傳、技能培訓等各類精心設計的社區活動100余場,真正實現轄區群眾“共享”家門口服務。

“社區定期還會開展助老剪發、健康體檢等便民服務,70歲以上的群體都是免費享受的。”成靜表示,每次活動都會通過社區網格群、大喇叭通知,活動的開展從最開始的“無人問津”到獲得廣泛認可和積極參與,不少群眾還會主動來咨詢活動安排,出謀劃策,進一步促進了社區與居民之間的積極溝通和“雙向奔赴”,點燃了社區“共享”服務的熱情和創造力。

“過去,有關社區治理的事情,我們第一時間往往想的是找領導幫忙解決。現在我們會優先考慮如何通過街坊鄰居們自身的資源和力量來解決問題。”龍門社區居民周培厚說。

從“自掃門前雪”到“鄰裡和為貴”,共建共治共享讓龍門社區“一盤散沙”的居民產生了共同的交集,讓“各自為營”的鄰裡凝聚成團結的力量。接下來,龍華鎮將繼續探索社區共建共治共享模式,用“小舉措”傳遞社區“大溫暖”。(張秋潔、何可人)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