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重慶人那樣過河
嘉陵江大竹林段,觀光輪渡與栽滿蘆葦的江岸構成美麗畫面。特約攝影 鐘志兵/視覺重慶
8D重慶,從不缺多種多樣的交通工具。其中一種交通工具,在重慶龐大的立體交通網中,承載著幾代人的集體記憶,這就是輪渡。
重慶是一座山城,是全世界唯一坐落在平行嶺谷上的超大城市﹔也是一座江城,長江和嘉陵江穿城而過,勾勒出城市壯闊的敘事空間。身處其間的輪渡有著自己的命運——從興盛到沉寂,再到如今的復蘇。小小的一艘船,肩負著厚重的時代風雲。
截至10月26日,今年重慶輪渡“一環三線”接待游客量已突破100萬人次。數據反映出哪些信號?又指向何種趨勢?
答案或許多種多樣,但總歸離不開一點:城市向前發展的過程中,懷舊與創新也可以並行不悖﹔一個多元、開放的城市,永遠觸動人心。
輪渡是無數人的時代記憶
家在重慶,每天過江。
重慶人的日常出行繞不開“過江”。在交通尚不發達的年代,一條條輪渡航線不僅串起了為生活忙碌奔波的實際需求,也在潛移默化中勾連起無數人的時代記憶。輪渡,因交通而興,又因其濃濃的煙火氣,成為重慶最具辨識度的人文名片之一。
談輪渡,當然不能“就事論事”。輪渡背后的故事如何發掘?它們之於當下又有著哪些意義?
見証了不可磨滅的民族記憶。全民族抗戰爆發后,重慶人口不斷增多,過江需求量大增。1938年,重慶主城的輪渡開航,第一條航線由儲奇門至海棠溪。可以說,以輪渡為代表的交通工具,成為重慶城市化和近代化的重要標志。
尤其是在重慶大轟炸期間,輪渡還肩負著疏散市民從市區到南山躲避空襲的任務。據史料記載,1938年10月至12月期間,儲奇門至海棠溪的載客量達到45萬多人次。面對日軍轟炸,輪渡線也是一條不折不扣的“生命線”。
參與了城市拔節生長的歷史進程。改革開放后,重慶輪渡事業迎來輝煌。在不少“80后”“90后”的童年生活裡,仍有著這樣的場景:沿著長長的梯坎下到江邊,花幾毛錢買張船票,和近百號人擠在岸灘上等船來。
彼時,從朝天門到玄壇廟的輪船上,或許就承載著少男少女對遠方的向往﹔從李家沱到九渡口的航線裡,交織起無數人為生計而奔波的日常。人們穿梭來往於兩江四岸,謀生、求學、旅游,與汽笛、薄霧、江風一道,融進城市發展的底色裡。
歷史從來不曾褪色,生活始終要繼續。當我們站在當今的角度再次審視輪渡,與其說是留戀這種交通工具,不如說它身上承載的無數平凡人“激情燃燒的歲月”,以及人民與城市共同邁向美好生活的“闖勁兒”,或許更有意義。
找准觀光與懷舊的平衡點
在江邊出生、長大的人,對於江水始終懷有一份深情。但是,輪渡無法脫離商業的外殼,僅靠本地消費者的情懷,遠遠不能為輪渡的長遠發展埋單。
比如,“冰與火之歌”的時代困局如何破解。2011年,曾經盛極一時的主城輪渡,隻剩下朝天門—江北嘴—野貓溪這一條航線。輪渡遇“冷”,一大原因是橋梁建設的火熱。時至今日,重慶的大小橋梁已超過20000座,是世界上當之無愧的“橋都”。
又如,“流量變留量”的文旅需求如何作答。就重慶而言,輪渡承載的過江通勤功能早已大幅減弱,在升級為休閑觀光的旅游產品之后,輪渡的客流量從哪來?與兩江游、三峽游等相比,客單價相對較低的輪渡,如何實現“量質齊升”?
抓住一個“點”,找准觀光與懷舊的平衡點。重慶客輪相關人員介紹,目前接待的游客中,八成是觀光游的市外游客,有兩成本土游客主要為懷舊埋單。喚起共鳴的“情感牌”可以打,但質量和服務也得跟上。做好觀光游增量市場的同時,也應重視懷舊游存量市場的拓展。
想讓懷舊消費更有生機活力,創新必不可少。除常規的乘船觀賞外,是否可以“因船制宜”地增設一些沉浸式的新消費空間,培育打造一批符合文化氛圍的文創產品,為輪渡消費注入新動能,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
延長輪渡消費的產業鏈
做好幾條“線”,延長輪渡消費的產業鏈。目前,重慶輪渡已形成“一環三線”格局,其中包括洪崖洞/朝天門—江北嘴—彈子石、洪崖洞—大竹林—磁器口、洪崖洞—九龍渡口等4條航線。除了江上的文章要做好,也應思考輪渡如何與重慶“上天入地”的交通網絡、豐富多樣的消費業態加強互動。
一些短板還需補齊。硬件方面,在江北嘴、彈子石等碼頭,水位高差達30多米,游人可拾級上下,體驗山城地勢,但普遍缺乏無障礙通道,對老年人等群體的出行並不友好﹔軟件方面,與長江索道、皇冠大扶梯等相比,重慶輪渡的IP形象還不夠突出,仍需與電影電視、綜藝節目、短視頻平台等展開跨界合作,提亮傳播形象。
與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同向發力
融入一個“面”,與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同向發力。這個“面”,是山水之城的“顏面”。輪渡穿行的兩江四岸,是重慶最具辨識度和標志性的城市區域。眼下,重慶提出要堅持山水、建筑、灘涂、橋梁和燈光一體打造,系統重塑山城江城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風貌。輪渡也應思考如何借此“東風”,提檔升級、提質增效。
這個“面”,更是城市發展的“裡面”。當前,重慶正在著力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重慶賽博朋克的城市風貌屢屢在國外社交媒體刷屏。輪渡也應做好國際傳播,主動設置議題,採用多元化方式宣傳自身特色,將其打造為國外友人了解重慶、走進重慶、體驗重慶的特色窗口,助力城市發展。
時代浪潮就像長江之水,滾滾東流,永不止步。
每一位來到重慶的人也好,與這座城市共生共榮的輪渡也罷,終要蹚過更多的“河流”。步履不停,篤行不怠,才能讓時代之河照見更好的城市、更好的你我。(重慶瞭望 鄭鈺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北京大學攜手重慶七中 共同探索體教融合發展路徑
- 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主任、教授錢俊偉與重慶七中校長歐權進行簽約。受訪單位供圖 人民網重慶11月7日電 11月7日下午,北京大學與重慶七中體教融合簽約儀式舉行。…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