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繪具有國際范、中國味、巴蜀韻的文旅畫卷
川渝世界級美景漸次鋪展
2023年10月1日,渝中區,眾多游客在十八梯觀光游玩。首席記者 龍帆 實習生 李雨恆 攝/視覺重慶
“夜色闌珊、萬家燈火、燦若星辰﹔跨江大橋、凌空飛架、氣勢恢宏……”11月12日,上海游客張予曦和朋友飛抵成都,中午打卡了“玉林路的盡頭”,然后乘上高鐵,1個小時后到達重慶。傍晚,她們便坐在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取景地鵝嶺二廠的一間咖啡屋裡,欣賞著這座山水都市的夜景,感嘆不已。
一趟旅程,川渝同游,不是張予曦的新發現,去年就已有超1億人次選擇這種方式。它已然成了中國乃至世界最具競爭力的旅游產品之一。
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是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川渝兩地的重要任務。
近年來,川渝兩地勠力合作,在文化旅游的多個領域中,不斷打造和推出具有辨識度和影響力的標志性品牌,讓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在歷史的厚重與時代的風採交織共鳴中,以國際范、中國味、巴蜀韻的身姿,款款走來!
旅游篇
共建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時光穿越千年,古道連接巴蜀。始於漢、成形於唐宋、興盛於明清的成渝古驛道,串聯起川渝的雲和月。9月20日,以“成渝古道 行跡千年”為主題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成渝古道旅游線路”發布會在渝舉行。
發布會上,一個個人文景點串聯拼接出一幅巴蜀文旅美景,“行走在古道芳華之上,去收集千年古道的文化記憶、探尋千年古道的歷史遺存、尋覓千年古道的‘新走法’……”如此這般詩意描述的旅游線路產品,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游客的關注和購買。
近年來,川渝兩地全力推動文旅一體化發展,共同發起成立川渝文旅企業聯盟、巴蜀文化旅游推廣聯盟、巴蜀世界遺產聯盟等專業化文旅合作聯盟36個,簽訂合作協議88份。
聯動開展“川渝一家親——景區惠民游”“巴山蜀水迎新春”“旅游中國看巴蜀”等活動,實施“百萬門票互送”“門票買一送一”等惠民措施,極大地促進了兩地文旅消費。聯合推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十大主題游產品,共同培育“寬洪大量”“資足常樂”“點石成金”等跨省市品牌組合,共繪“最成都”“最重慶”的城市人文畫卷。如今,川渝兩地已互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每年互訪游客超過1億人次。
下一步,川渝兩地將攜手共建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協同提升兩大熱門旅游城市能級﹔大力提升入境旅游,拓展兩地互游規模﹔圍繞“核心景區+精品線路”,培育山水都市、壯美三峽、遺產探秘等精品旅游線路20條以上,豐富消費業態場景,放大川渝文旅整體效應。
文博篇
共探巴蜀文明進程
“蜀之為國,肇於人皇,與巴同囿。”這句在史料中存續了近兩千年的文字,是巴蜀文明同根同源的最好詮釋。攜手保護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成為川渝兩地加快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一項重要內容。
2020年,川渝文旅部門簽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文物保護利用戰略合作協議》,明確雙方將在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巴蜀考古、石窟文物保護展示等11個方面聯動協作,一起奏好“文物曲”,共同唱好“雙城記”。
西華師范大學團隊來渝,對梁平赤牛城關子門進行考古調查。(西華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供圖)
11月12日,一件件近年來在重慶發掘出土的文物,正在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內打包等待裝車,它們將在11月底前往成都“出差”,與四川近年來出土的文物共同亮相,攜手展示巴蜀文明進程的煌煌篇章。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巴蜀文旅走廊建設之路上,兩地愈發密切的交流合作為川渝文博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力量。
5月18日,在四川廣安市博物館內,“樂在山水 同聲共舞——川渝地區樂舞文物展”拉開大幕,這場展覽集合川渝兩地36家文博單位,以142件文物勾勒出自周代至現代三千余年間川渝兩地樂舞文化的燦爛畫卷。而這正是由四川博物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等12家川渝兩地博物館共同倡議發起的“川渝博物館聯盟”聯手奉獻給觀眾們的一份巴蜀文明大禮。
重慶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說,接下來,川渝兩地還將共同開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建立共享的革命文物資源數據庫,合作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共同開展石窟文物保護展示,聯合實施石窟寺及石刻文物保護利用,加強重慶大足石刻、四川安岳石刻等重點石窟文物的研究交流,提升兩地石質文物保護、研究、修復水平。
川劇篇
攜手實現新時代的振興
川劇的味道,川渝人民最知道。作為川渝兩地最具辨識度的文化名片,川劇發展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一環。
近年來,川渝兩地川劇人一直在交流、探索。以聯合舉辦川劇節為代表的一系列舉措,就是其中重要實踐。
在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大活動現場,沈鐵梅、陳智林等川渝兩地川劇人同台演出。記者 鄭宇 攝/視覺重慶
2022年,川劇節首次走出四川,落地重慶。這屆川劇節以“唱響藝術雙城記,共譜川劇新華章”為主題,匯聚了以沈鐵梅、陳智林為代表的12位川渝兩地梅花獎演員以及數十位青年新秀,《李亞仙》《草鞋縣令》等劇目輪番上演,美不勝收。在兩地多個地標同時上演的川劇廣場舞《弄丑弄弄壯共壯》更在社交平台出圈,名動全國。
2024年,第六屆川劇節回歸成都舉辦,川渝兩地27家川劇院團、專業院校共演出41場33個精品力作﹔86位青年川劇演員在比賽中激烈競技﹔“藝繪川劇”主題美術書法展集中展示170余件川渝優秀作品,吸引現場觀眾10萬余人次。
“連續兩屆川劇節的成功舉辦,充分展現了川劇藝術在川渝兩地共榮共生的大好局面。”四川省文聯主席、四川省川劇院院長陳智林告訴記者,他在川劇節中看到的是兩地川劇人同心同德、團結共榮的畫面。中國劇協副主席、重慶市文聯主席沈鐵梅表示,川劇節讓兩地川劇互動加強,因為隻有攜手共進、同舟共濟,才能進步,才能讓川劇藝術真正實現新時代的振興。
不僅如此,兩地川劇人一直在探索著深度合作。文華大獎劇目《江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該劇由沈鐵梅領銜的重慶市川劇院創排,總編導卻由四川省川劇院老藝術家任庭芳擔綱。對此任庭芳曾坦言:“交流起來,老戲的根扎穩了,川劇才能走得遠。”
9月1日,《四川省川劇保護傳承條例》與《重慶市川劇保護傳承條例》兩項法案正式施行,從頂層設計到基層探索,為川劇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沈鐵梅表示,保護傳承好川劇是川渝人民共同的期待,也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進文化自信的題中之義。
藝術篇
花萼相輝 同源同行
棣華增映,花萼相輝。
11月11日,“巴蜀新視界”——第三屆川渝鄉村振興農民畫聯展(巡展)在九龍坡區文化館舉行,共展出川渝兩地群眾文化工作者、民間文藝家以及農民畫家的作品60件。
6月16日,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巨型雕塑《父親》前人潮涌動。記者 齊嵐森 攝/視覺重慶
這些作品充分展現了川渝兩地農民朋友在新時代背景下的新生活、新風貌,以及鄉村振興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吸引眾多觀眾前往參觀。
本次聯展正是川渝深化落實川渝兩地文旅戰略合作協議、協同推進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進一步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文化藝術領域深度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
“鉤沉美術史,川渝美術同源同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國美協理事、重慶市美協副主席兼秘書長魏東表示,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川渝藝術家造就了中國美術發展史上的3次高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更是為兩地藝術家搭建了更加寬廣的舞台,美術交流更加頻密、更加深入。
除了聯手打造了一系列高規格、高水准的展覽、寫生採風、筆會研討等活動外,重慶美術館(重慶畫院)、四川美術館等50家川渝美術館還發起成立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美術館聯盟”,推動成渝地區藝術事業向更高層次發展。
梁平、長壽、墊江、達川、鄰水等區(市、縣)也成立了“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川渝美術家聯盟”,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貢獻文藝力量。
話劇篇
各取所長 “雙城記”越唱越響亮
11月12日,重慶市話劇院員工蕭鈺早早來到魁星樓10樓上班。一年前,他從成都理工大學表演專業畢業,和老師同學們共同排演的畢業大戲《紅樓夢》在重慶市話劇院拾樓戲劇空間上演。彼時,這個在成都求學的重慶崽兒不會想到,自己這麼快就能回到家鄉,從事戲劇教育工作。
2021年4月5日,渝中區,話劇《霧重慶》(重話2021)在抗建堂首演。首席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2019年初,重慶市話劇院與成都理工大學簽訂了合作協議,話劇院成了成都理工表演專業學生的實習基地,話劇院排演的劇目也會到成都理工演出。
促成這種合作的,是成渝地區長久以來的話劇交往。2016年,四川人民藝術劇院、重慶市話劇團(現為重慶市話劇院)、成都藝術劇院在成都、重慶兩地共同舉辦“川渝話劇雙城記——2016年演出季”活動。為期60余天的活動中,成渝地區共推出近20部品種豐富、各具特色的作品,包括喜劇、音樂劇、懸疑劇、主旋律劇等,活動直接、間接受眾逾3萬人次。此后,“川渝話劇雙城記”作為一個常態化的合作平台被保留延續下來。
重慶市話劇院黨總支書記、董事長張劍認為,成渝地區各取所長、互通互融,對戲劇人才的培養和戲劇市場的培育都起到積極作用。四川人民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羅鴻亮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如今的“成渝國際戲劇雙城記”已經成為觀眾了解川渝兩地優秀作品的交流平台和前沿陣地。
盡管兩地合作已經日趨成熟,但成渝地區的專業院團始終在合作中總結、提煉,再進步,源源不斷地助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
張劍介紹,重慶市話劇院正與四川人藝共同創作一出劇目,目前已經完成了劇本創作。重慶市話劇院也已經與成都、重慶的多所高校達成合作,將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實踐、產教融合等多形式合作項目。
(本版圖片均為本報資料圖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2025重慶馬拉鬆將於明年3月2日鳴槍起跑
- 人民網重慶11月8日電 (記者馮文彥)8日,2025長安汽車重慶馬拉鬆新聞發布會舉行,官宣賽事將於明年3月2日7:30在南濱路海棠煙雨公園鳴槍起跑。 本次比賽由中國田徑協會技術認証,重慶市體育局、南岸區人民政府、巴南區人民政府主辦,賽事設置了全馬(42.195公裡),迷你跑(5公裡)兩個項目。…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