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賦能大學生文化教育發展論壇在渝舉辦

11月16日,“數智賦能大學生文化教育發展論壇”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N2館會議室(成渝專區)舉辦。10名專家、學者圍繞大學生文化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展開了熱烈討論,現場共計200余人參加活動。
本次論壇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指導,重慶市高等教育學會、重慶輕工職業學院、《重慶高教研究》期刊社以及中國高等教育培訓中心聯合主辦。
該論壇是第62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的重要學術活動之一,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背景下大學生文化教育的數智化發展,以“數智賦能大學生文化教育發展”為主題,分享交流了數智賦能大學生文化教育的成功經驗,深入探討了當前所面臨的問題,並對未來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背景下如何加強大學生文化教育進行了研討。
數智賦能大學生文化教育發展論壇現場。主辦方供圖
“在數智賦能的新時代,高等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他們的文化自信和國際視野,讓他們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時代新人。”重慶市高等教育學會監事長李克勇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新模式與新路徑:一是創新教學內容與形式,打造文化教育新形態﹔二是強化實踐育人,搭建文化教育新平台﹔三是推動國際交流,拓展文化教育新視野。
重慶市高等教育學會監事長李克勇致辭。主辦方供圖
“強大的數字化能力與人工智能技術,正推動高等教育、大學生文化教育變革。”貴州省高等教育學會理事長溫小軍在致辭中指出:一是教育主體由傳統的“師生”二元結構正在向“師機生”三元互動模式轉變﹔二是教學方式從標准化教學正在向個性化學習轉變﹔三是教學資源在迭代,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使教育資源得以整合和優化,提升了資源的前沿性和交叉性﹔四是學習評價在升級,數智技術強化了過程性、綜合性、增值性和個性化的學習評價方式﹔五是人才培養目標轉向培養交叉型人才。
貴州省高等教育學會理事長溫小軍致辭。主辦方供圖
重慶市高校人文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孟東方對高校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發展提出四點建議:一是深切關照現實,回應人文素質教育數智化轉型的時代之需﹔二是保持與時俱進,重視人文素質教育數智化轉型的創新實踐﹔三是避免盲目跟風,突出人文素質教育數智化轉型的針對性﹔四是需要統籌規劃,把握人文素質教育數智化轉型的系統性。
重慶市高校人文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孟東方致辭。主辦方供圖
四川省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沈火明在致辭中表示,我們要轉變理念,引導師生充分理解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對於教育改革和文化創新的重要意義,營造“人人、處處、時時”置身於改革之中的良好氛圍,綜合運用數智技術,更精准、個性化地把握大學生發展的需求,更多元、高品質地改進文化教育供給,更便捷、交互式地提供平台支持與保障。
四川省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沈火明致辭。主辦方供圖
會議期間,四川師范大學原校長汪明義、重慶郵電大學信息中心主任代勁、貴州財經大學教授蔣馨嵐以及華中師范大學副教授鄒紅軍四位專家結合各自的研究領域和實踐經驗分別作了主題報告,深入剖析數智技術在大學生文化教育中的應用現狀、面臨的挑戰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為與會者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和啟示。
汪明義在題為《數智時代開展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思考》的報告中,對數智時代大學開展文化素質教育的路徑選擇進行了闡釋,他指出:一是強化人文教育是文化素質教育的內核﹔二是整合古籍數字化資源庫﹔三是以喜聞樂見的新媒體手段沉浸式傳播傳統文化資源庫﹔四是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數字文博、文旅的社會實踐﹔五是開設高水平的通識素質教育的課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代勁在題為《機遇與挑戰: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數字化轉型創新實踐》的主題報告中,以重慶郵電大學數字校園建設為例,分析了通過政策引導與支持,利用AI技術構建虛擬學習環境,推動教育管理與服務創新,形成涵蓋招生、迎新、教學等多個場景的教育垂直大模型應用,並自主研發了AI招生咨詢助理、AI迎新咨詢助理等智能體,有效提升了校園事務辦理效率,為數字技術賦能教育現代化的變革創新提供實踐思路。
蔣馨嵐在題為《數智賦能大學生紅色文化認同的價值邏輯、現實境遇和提升策略》的主題報告中提出數智賦能大學生文化認同的引導策略:一是理念再造,樹立“研究型思政為魂、數智技術為器、數智融創為徑”的立體化育人理念﹔二是環境重塑,打造立體化認同空間﹔三是平台搭建,創建開放包容的智慧學習共同體﹔四是實踐激勵,增強大學生紅色文化認同的行動自覺﹔五是路徑創生,構建技術賦能的教育認同新模式﹔六是機制保障,構筑治理向善的新生態。
“當前教育強國建設中面臨著技術進化與人的異化、資本圍剿與教育受動、數字崇拜與理論式微三方面的現實挑戰。”鄒紅軍在題為《面向教育強國的教育數字化:價值、挑戰與路徑》的主題報告中提出教育強國建設的數字化路徑:一是明晰教育數字化的價值限度﹔二是強化教育數字化的理論供給﹔三是堅持教育數字化的融合路徑。
此外,論壇還對全國征集的40篇優秀論文和13個經典案例進行了頒獎。
優秀論文頒獎儀式現場。主辦方供圖
論壇中,重慶輕工職業學院人文教育學院院長郝結林作了經驗分享,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秦鳳梅、重慶開放大學周昊天、四川電影電視學院陳雯雯、重慶三峽職業學院宋娟、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舒勁秋、貴州工商職業學院趙紅分別作了獲獎論文代表發言,並圍繞數智賦能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創新與實踐、新質生產力背景下數智化通識素養體系構建與評價探討等主題展開了深入探討和交流。(重慶輕工職業學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