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理工大學教育綜合改革創新實踐亮相高博會
近日,第62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以下簡稱“高博會”)在重慶落幕。作為參會高校之一,重慶理工大學通過全方位參與、多角度發聲,展示了其在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中的創新實踐,獲得廣泛關注。
構建校辦特色“大思政”育人格局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內容。重慶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康騫在高博會第六屆新時代“數字思政”創新發展論壇上,以《聯動四個課堂 構建重慶理工特色大思政育人格局》為題,介紹學校經驗。
一是強化第一課堂,以理服人,筑牢課堂教學主陣地。構建形成黨委統一領導、宣傳教務部門牽頭、相關部門聯動、院系落實推進、教師全員參與的工作機制。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建設共同體,建立馬院與專業學院“結對”交流機制,設立“一院一品”大思政育人專項。
二是活躍第二課堂,以文化人,打好紅色文化認同牌。打造紅岩精神展覽室暨余祖勝烈士事跡陳列室、校史展覽館樣板間與兵工文化廣場等校本特色“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打造原創話劇、小品《余祖勝》、舞台劇《黎明的召喚》《士繼門》,增強抗戰文化、紅岩精神、兵工基因的表現力、傳播力和影響力。
三是延展第三課堂,以行感人,鑄造社會實踐大熔爐。組織青年學生赴延安、井岡山、歌樂山等革命聖地開展紅色研學,引導青年學子圍繞鄉村振興、街道治理開展創新創業,每年暑期組建100余支市級重點團隊、專項團隊等,在西南地區貢獻青春力量。
四是搶佔第四課堂,以網聚人,構建網絡空間新生態。推出“我和我的祖國”創意快閃、“放歌新征程,禮贊新時代”專題獻禮等品牌活動。推出“紅色雲課堂”系列慕課,推出“理工師說”優秀教師、“青春榜樣”優秀學霸等系列宣傳200余期,構建風清氣正網絡新生態。
通過“四個課堂”的聯動,重慶理工大學高質量構建了具有校辦特色的大思政育人格局,獲批首批重慶市“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原創話劇《紅色的岩》入選2024年全市高校精品文化巡展巡演項目。
創新“學緣式”產教融合模式
在高博會第三屆高校現代產業學院建設與發展論壇上,重慶理工大學副校長邱冬陽以《創新產教融合模式 培養卓越工程人才——重慶理工大學探索“學緣式”產教融合新模式》為題,分享了學校在深化產教融合,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的探索。
一是在建設模式上,實現從“嫁接式”向“學緣式”轉變。充分發揮教育部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等平台優勢,將學校科研成果孵化成立了10家專精特新企業,打造“含谷清研理工科技園”,探索出一條全新的現代產業學院辦學模式。
二是在人才培養上,從“慢半拍”向“齊步走”轉變。學校通過企業挂職、企業骨干擔任導師以及“項目牽引式”教學改革、“創新工場”打造等方式,推動創新實踐教學,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和創新能力。
三是在服務能力上,實現從“點上止血”向“全面造血”轉變。主動對接區域產業發展需求,建設了人工智能學院、數控機床研究院、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技術研究院﹔聚焦智能制造等重點領域,解決企業端和市場端的實際需求。
多領域探索展現擔當精神
在高博會其他系列學術活動上,圍繞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大思政課”運行、智慧校園建設等相關議題,重慶理工大學副校級干部何建國、繼續教育學院院長鄧易元、信息中心副主任何亞輝、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胡劍等人,先后在高博會系列學術活動上分享學校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相關做法。
該校還在成果展覽上展出了無增穩視覺引導的無人機目標跟蹤控制系統、手持固態三維激光雷達掃描儀、廢紙纖維制備綠色低碳改性瀝青、仿生蝴蝶等10項學生科創成果。
據悉,重慶理工大學正在以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為牽引,持續強化“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和“國防科技”兩大辦學特色,著力創建國家“一流學科”,加快打造“重慶理工類高校發展樣板”,努力建設國內外知名的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在第62·63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交接儀式上,學校榮獲“優秀組織獎”。
高博會作為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的重要平台,重慶理工大學通過主辦學術活動、展示科創成果和參與論壇交流,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地展示了其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的顯著成效,進一步擴大辦學治校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展現其在高等教育發展中的擔當精神。(晏紅霞、實習生梁雨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