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研討會在西南大學舉行
11月23日至24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驗與實踐”學術研討會暨“民族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時代挑戰”碩博生論壇在西南大學成功舉辦。來自中央民族大學、蘭州大學等高校的23位教育學領域資深專家及59位碩博生齊聚一堂,圍繞主題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同心圓·扎根學校聯盟証書頒發現場。西南大學供圖
本次研討會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西南大學西南民族教育與心理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與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民族教育發展與少數民族高層次人才培養研究重點基地聯合主辦。
中心主任張學敏教授主持開幕式。西南大學供圖
西南大學副校長葛信勇開幕式致辭。西南大學供圖
開幕式由西南大學西南民族教育與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張學敏主持,西南大學副校長葛信勇、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領導、重慶市教育學會民族教育專業委員會副會長蘇飛躍等出席開幕式並發表致辭。其間,還舉辦了“同心圓·扎根學校聯盟”啟動儀式,該聯盟匯聚了來自西藏、雲南、貴州、甘肅等全國19所中小學幼兒園作為首批成員學校,旨在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中小幼一體化教育、民族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等主題開展聯學共建活動。
西南大學教授張詩亞發言。西南大學供圖
在專家主題報告環節,西南大學教授張詩亞以“大數據時代的文化數據”為核心,從大數據的視角深入剖析了文化數據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並提出了利用大數據技術促進中華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策略建議。蘭州大學教授李靜則聚焦心理學視角,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心理路徑”為主題,提出了“五共心理”理論,即中華民族共同體心理起步於共同的認知、淬煉於共同的情感、趨向於共同的思維、維系於共同的記憶、凝聚於共同的培育。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趙曉非發表了報告,探討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語文課程建設”的關聯,並提出了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語文課程的具體實施路徑,為與會者提供了寶貴的教學參考。
論壇還舉行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驗室的展示。該實驗室由中心傾力打造,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通過開發教育指標體系、構建知識空間、數據庫和實驗平台,為開展相關專題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參會專家對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研討,並對其取得的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
11月24日,來自中央民族大學、浙江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西北大學等高校的59位碩博生,圍繞4個分論壇主題進行了學術報告。報告內容涵蓋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實踐路徑,包括課程建設、數智技術應用、文化符號融入以及教學內容優化等多個方面。蘭州大學教授李靜、《民族學刊》主編王玨、《民族教育研究》編輯部主任海路、《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編輯部副主任唐仲山,以及西南大學期刊社副社長吳淑愛、西南大學教授麼加利等擔任評議專家,對各位匯報者的研究給予了中肯的評價和建設性意見。(西南大學供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