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山地建筑設計 筑牢行業核心優勢
市設計院 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貢獻設計智慧和力量
重慶市設計院。重慶市設計院提供
重慶,一座山環水繞、江峽相擁的魅力城市。在這裡,跨江大橋長虹臥波,輕軌高鐵穿越山水,高樓大廈鱗次櫛比……這座“站立的8D魔幻之城”,處處彰顯“國際范”、充滿“巴渝味”。
重慶是典型的山地城市,其獨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風光旖旎、特色鮮明的城市風格,但同時也給城市規劃建設提出了世界性難題。如何打造安全、韌性的高品質建筑?如何建設平穩、暢通的高效率交通?科學創新的突破性設計是關鍵。
70多年來,重慶市設計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市設計院”)擔當國企責任,不斷挖掘百年大院的歷史底蘊、技術實力和品牌內涵,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潛心鑽研山地建筑設計,大力推廣技術應用,創建相關標准體系等,逐漸在山地建筑設計領域形成比較優勢,設計落地了大量高層建筑、住宅辦公、橋隧立交、地下環道等標志性工程,助力煥新城市形象、改善空間功能、增進民生福祉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持續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貢獻設計智慧和力量。
磨礪專業特色
創新技術應用
從傳統廠區煥新蝶變為完整社區的民主村、融合開埠建筑風格與川東民居風格的彈子石老街、層層退台空間場景豐富的渝州賓館、層層疊疊螺旋魔幻的鵝公岩立交,以及重慶環球金融中心、重慶世界貿易中心等超高層地標建筑……
這些項目類型不一、風格迥異,但有多個共同點:都是山地建筑的經典代表,背后都有重慶市設計院的身影。
得益於70多年的發展積澱,重慶市設計院在山地建筑勘察設計領域形成了獨到優勢,構建起獨具特色的山地建筑設計技術體系,其核心技術廣泛應用於山地建筑設計、岩土及結構設計、給排水設計等方面,設計出了一大批安全可靠、經濟適用、低碳環保的經典山地建筑作品。
比如,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重慶市設計院在“中山三路危改工程”“重慶市太平洋廣場”等項目中,國內首次利用“帶斜錨樁的鋼筋混凝土地下桁架式抗滑樁”基礎方案消除了滑坡體導致的土體變形及房屋傾斜隱患,市內首度採用錨碇板擋土牆、排樁灌漿錨杆擋牆、復合式排樁預應力錨索擋牆對高填方邊坡支護等。這些技術在當時就處於國內或市內領先地位,為岩土工程領域的技術革新和廣泛應用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具有裡程碑意義。
不僅如此,經過不斷創新探索,重慶市設計院持續推動技術應用更新迭代,系統集成技術、數字化技術等新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
比如,在重慶國瑞·環貿廣場項目中,設計方案通過利用數字化模擬和三維可視化分析技術來定位錨杆,有效避免了錨杆與建筑物基礎、錨杆與錨杆之間的沖突矛盾,確保了邊坡與建筑的安全。
在重慶環球金融中心、天和國際中心、西南証券和時代中心等項目中,重慶市設計院率先在低烈度山地城市超高層建筑中應用鋼管混凝土疊合柱,採用了創新型的鋼管混凝土疊合柱節點,有效降低了超高層建筑的結構建造成本和施工難度。
創建標准體系
推動行業發展
有別於平原地區,山地城市因地勢起伏大、地貌類型復雜多樣、河流與山地交織等,給建筑設計和施工帶來了諸多技術挑戰,需要多種專業技術整合,更需要相關標准體系作支撐。
多年來,重慶市設計院堅持致力於工程標准建設,不斷推動技術進步與創新,促進勘察設計行業高質量發展。其主編、參編了國家及行業標准數十項,主要涉及山地環境下的建設領域相關標准制定﹔主編重慶市相關地方標准、導則、指南、圖集七十余項。涉及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山地建筑結構設計標准、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民用建筑雨水利用工程技術規程、山地城市內澇防治技術標准等。
如《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030-2002由重慶市設計院牽頭主編,於2002年正式發布實施。這是我國第一部較完整、系統的國家級建筑邊坡工程技術標准,規范了邊坡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監測及驗收,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該規范在重慶市建筑邊坡支護技術規范的基礎上結合全國各地地域特色編制,繼而在全國進行推廣指導。
再如,作為主要參編單位之一,重慶市設計院參與編制了行業標准《山地建筑結構設計標准》JGJ/T 472-2020,該標准自2020年11月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實施,指導全國勘察設計領域規范山地建筑結構設計。
除各類標准外,重慶市設計院還主編完成了包括全國首部城市更新技術導則《重慶市城市更新技術導則》在內的多個重慶地區的相關導則、指南、圖集等技術文件,為勘察設計行業科學應對山地城市的復雜城市環境,為重慶城市建設和項目實施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這些標准體系的建立,是重慶市設計院持續深耕行業、不斷創新突破的有力寫照,映射出重慶市設計院的非凡專業實力和促進行業共同發展的企業擔當,對於全國乃至世界山地城市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踐行責任擔當
增進民生福祉
超大城市的交通擁堵是個世界性難題,也是現代城市治理之痛。之前的渝中區解放碑片區交通擁堵、停車難一度給市民留下深刻印象。但自2023年解放碑地下環道建成投用之后,該片區的交通、停車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
鮮為人知的是,解放碑地下環道工程堪稱世界城市建設史的一大創舉,在我國也尚屬首創,是全國繁華中心城區地下建設並通行規模最大的停車系統環道工程。
據了解,該環道總長7.5公裡,其中主通道全長2.8公裡,支洞及連接道長4.7公裡,由“一環、七聯絡、N連通”組成,以解放碑核心區地下環形單向雙行循環道,串聯北區路、嘉濱路、解放東路、十八梯、兩江橋渝中連接隧道和長濱路等主要市政道路,並打通解放碑核心區域28個地下車庫、近2.3萬個車位。
該環道正是由重慶市設計院擔綱勘察設計工作。其沿線高層建構筑物密集,多次與軌道交通、人防洞室、電力隧道交叉等,工程復雜性超越了國內現行規范的規定范圍,且無案例可借鑒。經重慶市設計院專業團隊不懈摸索和創新,成功攻克多項技術難關,通過風險辨識、BIM技術應用、專項論証等方式設計出了創新性解決方案,並形成了“一個中心+四大系統”智能管理平台——24小時監控指揮中心、智能運管系統、智能交通系統、智能監測系統、智能消防系統。
有關專家表示,解放碑地下環道的設計應用在同類型城市中心區地下隧道的交通運行、安全疏散、通風排煙、水電消防及環保等多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其實,解放碑地下環道工程勘察設計只是重慶市設計院發揮專業優勢,創新山地建筑設計理念,助力城市治理,惠及民生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此外,重慶市設計院在特殊山地環境下山地岩土治理、預防自然災害、增強城市韌性方面也有深厚的技術實力和實踐經驗。
一直以來,重慶市設計院不斷創新提升設計能力,始終將助推城市發展、改善民生福祉作為重要的落腳點和發力點,匠心設計了一個個具有重慶辨識度的經典建筑項目,有力詮釋著企業的責任擔當。
近兩年來,重慶市設計院還在助力打造“設計之都”、數字重慶建設、鄉村振興等領域發揮積極作用,不斷為美好城市、美好生活建設賦能。
新時代新征程,重慶市設計院在重慶設計集團的領導下,始終篤行不怠、奮進不息。僅近兩個月就新中標了巴蜀中學桂花園學校、重慶銀行科技創新中心項目和多個排水防澇設施更新項目等,持續以昂揚的斗志、飽滿的精神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助力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向縱深推進。(駱勁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國內首個"虛擬標准化兒童患者模型"在渝啟用
- 人民網重慶11月26日電 (陳琦、實習生姜曉軒)11月25日,“中國基層醫生兒科常見疾病處理能力提升”全國啟動會在渝舉行。來自會上消息,由重醫附屬兒童醫院牽頭承擔的國家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標准化兒童患者模型關鍵技術與應用”,成功創建我國首個標准化患兒模型,幫助更多的基層兒科醫生持續提升診療水平。…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