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推進司法協理員制度試點 加強基層法治建設

司法所是司法行政機關的“神經末梢”,是基層法治建設的一線陣地,是公共法律服務的前沿窗口,在服務經濟發展、維護合法權益、增進人民福祉、維護社會穩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今年5月以來,奉節縣司法局著力在進一步規范現有司法所輔助人員隊伍,推動司法行政領域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切實緩解司法所“人少事多”的突出矛盾上下功夫,積極推進司法協理員制度試點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多措並舉,壯大人員隊伍,讓協理員“進得來”。一是通過“三個一批”對現有輔助人員進行轉錄,即現有社區矯正工作者轉隸一批,公益性崗位聘用一批,專職人民調解員招聘一批,進一步擴大了司法所輔助工作人員隊伍,極大地緩解了司法所人員短缺的問題。二是會同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面向社會發布招聘公告,暢通信息渠道,明確准入條件,從社會中招錄一批,進一步擴大了人員准入途徑,保証隊伍穩中有增。
部門聯動,筑牢保障機制,讓協理員“留得住”。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和領導下,縣委政法委、縣委社會工作部、縣司法局、縣人社局出台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人社、財政等相關部門將司法協理員經費保障列入縣級財政預算。參照本地上年度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城鎮長住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情況,合理確定司法協理員的薪酬標准和福利待遇,建立績效考核、晉升、轉任機制,讓司法協理員有干勁兒、留得住。
加強培訓,明確職責定位,讓協理員“干得好”。奉節縣結合實際,司法協理員分為社區矯正崗、公益服務崗、專職調解崗等三大類。根據不同崗位類型,可一人多崗或一崗多人,結合人員專業及特長,制定專門的培訓計劃,對所有的司法協理員進行不低於十五天的業務培訓,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使得司法協理員在進入崗位后,業務有指導,工作有方向,干事有動力,確保司法協理員制度長遠有效的運行。
自奉節縣司法局開展司法協理員制度試點以來,司法輔助人員由原來的26名社區矯正工作者壯大為現在的49名司法協理員,融入“141”基層智治體系網格“前哨”作用發揮更好﹔新招錄的14名司法協理員公益服務崗均為畢業兩年內的全日制高校畢業生,年齡和知識結構得到優化﹔聘用6名離退休村(社區)基層干部為專職調解員,矛盾糾紛化解彰顯實際成效﹔出台《奉節縣司法協理員工作制度(試行)》固定試點改革成果,基層法治建設保障得到加強。(喻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國內首個"虛擬標准化兒童患者模型"在渝啟用
- 人民網重慶11月26日電 (陳琦、實習生姜曉軒)11月25日,“中國基層醫生兒科常見疾病處理能力提升”全國啟動會在渝舉行。來自會上消息,由重醫附屬兒童醫院牽頭承擔的國家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標准化兒童患者模型關鍵技術與應用”,成功創建我國首個標准化患兒模型,幫助更多的基層兒科醫生持續提升診療水平。…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