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

豐都打造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新模式

2024年12月02日15:50 |
小字號

近年來,豐都縣創新推出“一統”“三治”“四員”“五進”“N行動”的實施路徑,推進“大綜合”改革與數字化賦能,成功破解城市發展中的難點問題,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與安全感。

豐都縣城市景觀。豐都縣住建委供圖

豐都縣城市景觀。豐都縣住建委供圖

創新“1345”治理機制 打造城市治理新樣板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豐都縣龍河新城帝景江山小區門前,“車輪上的夜市”迎來熱鬧場景——特色三輪攤位整齊排列,吸引人流熙攘,城市煙火氣躍然而現。這是豐都縣通過創新治理方式,將游攤佔道這一城市痛點轉化為治理亮點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豐都縣堅持“小縣大城”發展理念,圍繞“管統、治亂、補短、明責、賦能”目標,逐步摸索出一條“1345”治理機制。

平都大道華燈初上。豐都縣住建委

平都大道華燈初上。豐都縣住建委

“黨建統領”,創新構建“委黨組”+“五色支部”+“五色黨員先鋒”的組織架構,持續擦亮“城管進社區”五色黨建品牌。

“三治開路”,集中力量治臟、治亂、治差,精准靶向破解轄區道路、小區、樓院頑疾,改善居民生活環境。

“四管齊下”,建立城市管理部門、街道、社區、物業類社會組織的四方聯動協調機制,創新組建“宣傳員、協調員、服務員、執法員”四員服務隊伍,加快凝聚合力,提升管理服務質效。

“五進同頻”,統籌推動服務事項、管理職責、智慧城管、普法宣傳、城管執法進社區,常態開展代辦、咨詢、設計、調解、宣講等五項服務,動態開展針對性服務、專項治理,推動市政設施、供水管理、城市照明等管理職責向社區下移和延伸,打通服務基層的“最后一米”。

開展城管進社區“N”行動 架起城市治理新橋梁

如何進一步提升城市治理執行環節的實戰實效?豐都縣以“城管進社區”為平台,以老舊小區改造和城市更新為抓手,圍繞居民樓社區居民所盼、所需、所急,推出了十項民生行動。

“N行動”,即聚焦居民當下共性的急難愁盼問題,動態迭代專項治理行動,圍繞15分鐘便民生活圈,持續完善設施、補齊短板、除險固安。

老舊小區增設電梯。豐都縣住建委供圖

老舊小區增設電梯。豐都縣住建委供圖

2024年創新實施了“樓道+路燈”“住房+電梯”“空間+車位”“朝夕+攤位”“外牆+瓷磚”“公共+蹲位”“摩托車+充電”“社區+食堂”“街區+夜市”“建筑+四代”等十大行動,在全市率先出台充電摩托車安裝規范,化解飛線充電隱患,已成功改造老舊小區內庭院燈及樓棟入戶燈1.3萬余盞、安裝摩托車充電樁2900多個、加裝改換電梯共計210台、增補停車泊位5000多個、設置4個臨時佔道朝夕攤位區域、建成社區食堂18個,新增口袋公園22個、健身設施350余套、建物業中心32個,整治外牆瓷磚脫落近15萬平方米,惠及居民68717戶。堵點難點問題逐個化解,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攀升。

同時,在“大綜合”改革方面,豐都縣因地制宜開展建管“一體化”改革先行先試,完成機構合並和職能調整,圍繞飛線充電、電動車充電、電梯加裝等制訂出台一系列建設標准和考核標准,讓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有章可循,同時,建立健全事項化、清單化推進各類民生實事和專項整治行動的機制體制,加快構建職能清晰、協同高效、多元參與的城市環境綜合治理體系。

搶抓數字重慶機遇 提升城市治理新動能

在數字化建設方面,豐都縣緊跟“數字重慶建設”發展步伐,以數字化賦能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加快推進基本能力建設和“一件事”特色應用謀劃開發,強化上傳下達、監測預警、快速響應、評價問效等實戰實效,保障平時城市高效運行、緊急突發事件高效協同處置,著力提升城市建設管理現代化水平。

老舊小區微停車場。豐都縣住建委供圖

老舊小區微停車場。豐都縣住建委供圖

在推進智慧城管進社區方面,目前,豐都縣已安裝100套智慧井蓋傳感器、安裝了化糞池危險源監測器、橋隧監測設備、易撈點監測設備等27類城市管理部件物聯感知設備共198457個﹔智能化改造車位5793個,130個經營性停車場數據100%接入“渝暢停”應用平台﹔利用“工程渣土治理應用”實現對建筑工地及建筑垃圾實時在線監測﹔承接貫通城市供水智慧管理、內澇治理、政務橋隧智管等市級應用,流轉真實事件閉環處置率100%。

目前,該縣以數字重慶建設工作為契機,已全量承接市級核心業務及體征指標,在線編目核心業務3952條。數字賦能的高水平管理、高效能治理,讓城市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為現代化美麗豐都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豐都縣住建委)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