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知識產權與產業發展論壇在渝舉行

12月15日,2024年知識產權與產業發展論壇在重慶市巴南區舉行。論壇以“高校專利高質量轉化”為主題,通過深入研討形成一系列重要共識,以務實行動加快高校專利轉移轉化,提升高校創新質量,賦能企業創新發展。
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重慶市知識產權局、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浙江大學、重慶理工大學、合肥工業大學、OPPO、中國農業銀行等政校企單位的近百位專家、學者和師生代表參加論壇。
開幕式現場。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引擎在創新,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
近年來,重慶市知識產權局大力推動專利轉化運用和產業化實施,實施高校院所存量專利盤活行動,共盤點專利3.2萬件、入庫專利2.3萬件,促進轉化運用1.5萬次、技術合同登記金額772.7億元。重慶市知識產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范俊安指出,長期以來,市知識產權局與重慶理工大學建立了務實有效的合作關系,雙方以知識產權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為紐帶,攜手打造政校合作典范。
目前,重慶高校共有科研人員6.5萬人,集中了全市70%以上的國家級基礎科研平台、80%以上的兩院院士、90%以上的基礎研究項目。重慶市教委科技處處長劉暢強調,市教委高度重視高校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積極優化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推動在渝高校面向產業發展需要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市教委將一如既往地支持重慶理工大學開展知識產權交叉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
“學校2007年成立的重慶知識產權學院,是中西部地區第一家培養培訓知識產權高級人才的專門機構。”重慶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張曉洪向參會嘉賓介紹了重慶理工大學的基本情況和辦學成就。他表示,期待與會專家、學者凝聚共識、貢獻智慧,助力重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
重慶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張曉洪致辭。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主旨發言環節,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原校長、文瀾資深教授吳漢東作了題為“新質生產力發展與知識產權產業戰略選擇”的報告,系統分析了中國產業發展的現實場景、未來願景和戰略舉措,以及知識產權助力新質生產力與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價值。吳漢東建議,要以知識產權“走出去”戰略應對全球化競爭,把企業的發展競爭戰略與知識產權實現一體化運營。
國家知識產權局運用促進司運營體系建設處副處長馬斌以“高校專利轉化運用政策解讀”為題發言,詳細闡述了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的主要內容,並介紹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在促進高校專利轉化運用方面的主要工作,包括梳理盤活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專利開放許可制度、財政資助科研項目形成專利的聲明制度等。
重慶理工大學研究生院院長蘇平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推進高校職務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改革的思路與建議”為題,結合成渝兩地代表性高校的科研成果,特別是專利申請、轉化的情況,闡述了高校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的總體情況,分析了促進職務科技成果轉化面臨的主要障礙,並提出相應的思考與建議。
此外,浙江大學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余飛鵬、四川大學產業集團副總經理龍毅分別圍繞主題“有組織的科技成果產業化之路——浙大控股專利作價投資實踐探索”“新形勢下高校成果轉移轉化的實踐探索與困境思考”,分享相關實踐案例與成功經驗。
分論壇現場。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當天下午,兩大分論壇同步舉行,近30家單位代表分別聚焦“高校專利高質量轉化與商業模式選擇”“高校專利高質量轉化與服務支持”兩大議題展開熱烈討論。
據悉,本次活動由重慶理工大學、重慶市知識產權研究會共同主辦,重慶知識產權學院、產學研合作辦公室和重慶市科技創新知識產權研究中心聯合承辦。(晏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