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新春“非遺”進鄉村 激活傳統文化活力

新春臨近,為激發非遺“活力”,巴南區接龍鎮將在春節期間開展“非遺”進鄉村活動,村民不僅可以體驗國家級非遺項目,觀看接龍吹打、小觀梆鼓等傳統表演,還能現場參與培訓,免費學習非遺。
接龍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全鎮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13項,其中接龍吹打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接龍儺戲、接龍小觀梆鼓舞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還有接龍繡花、接龍石雕、接龍扎紙、接龍舀紙、神軸畫像等10項。
接龍吹打。接龍鎮供圖
接龍鎮宣傳委員鄭銳介紹,為拉近非遺項目與群眾的距離,培養更多非遺接班人,該鎮常態化推出非遺項目進校園、進農村、進企業活動,將接龍吹打、小觀梆鼓舞、接龍繡花等非遺教學引入公益免費開放課程中,截至目前已培訓3000余人次。
為了將非遺“三進”活動做深做實,接龍鎮各學校每年開展嗩吶、綁鼓舞培訓100余場次,全面推動轄區青少年從小接觸非遺、熟悉非遺、傳承非遺﹔接龍鎮還依托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陣地,面向社會定期開展接龍吹打免費培訓﹔接龍吹打傳承保護中心組建接龍吹打藝術團隊,常態化開展技藝培訓等活動。目前,接龍全鎮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26人,其中國家級1人,市級8人,區級17人。
在此基礎上,接龍鎮積極探索“非遺+”模式,推動非遺項目與創業、旅游、文創等的深度融合。
接龍鎮建設了接龍非遺展廳,還在各大景區舉辦接龍吹打、小觀梆鼓舞等民俗文化展演,將接龍吹打融入民俗賞花文化旅游節、蜜柚採摘節、重馬親子系列活動等重大活動,塑造非遺旅游新面貌。
接龍鎮成立了非遺研究工作專班,整理完善《接龍吹打藝人譜》,編撰出版《接龍吹打樂》《接龍吹打樂續集》等系列叢書,載錄接龍吹打樂曲145首,理論專著《重慶國家級非遺學術研究叢書·接龍吹打分卷》即將出版﹔創作《黃鶯展翅》《鴨子下灘》等曲譜,進一步豐富接龍吹打的樂譜庫。
2024年,圍繞接龍吹打創新編創的《榐新房》器樂節目榮獲第十一屆重慶市鄉村藝術節(音樂類)一等獎﹔《非遺微電影·中國表達》微短片獲2021“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一等獎。
此外,接龍鎮有300多個吹打樂班自主承接商演活動,人均年創收達5萬元,推動接龍吹打產業化發展。(任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