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國內

人民網評:備受矚目的原生鴻蒙,背后意味著什麼?

蘇鼎新
2024年12月31日15:39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2024年,中國科技的“大年”。“神舟”飛天、“北斗”組網、“天眼”巡空、“夢想”揚帆、“悟空”上線、“愛達”啟航……當然還有“純血鴻蒙”的問世。面向全場景、跨終端的原生鴻蒙是開放的,“一日千裡”的鴻蒙生態已覆蓋辦公、社交、娛樂等18個垂直領域,充分體現了基礎研究和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對國家科技自主發展的重要作用。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項目,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培育未來產業。”當前,建設數字中國、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新時代的國家戰略。數字經濟在推動新舊動能平穩接續轉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驅動力。持續加強基礎研究,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基礎根基夯實筑牢,我們就能以更大力度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基礎研究處於從研究到應用、再到生產的科研鏈條起始端,是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是構建科技大廈的重要基石,對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至關重要。從國際科技競爭來看,當前科學研究向極宏觀拓展、向極微觀深入、向極端條件邁進、向極綜合交叉發力,誰能在基礎研究上取得新突破,誰就能搶佔先機、贏得主動﹔從科技自立自強來看,我國面臨的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子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的東西沒有搞清楚。

基礎研究帶動新知識集群涌現,可為產業發展、動能轉換提供強大引擎。一方面,加強前瞻性、戰略性、系統性布局是前提。近年來,《關於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新形勢下加強基礎研究若干重點舉措》等文件的出台,不斷地完善了支持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的體制機制。另一方面,發揮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是關鍵。企業是科技創新主體,特別是科技領軍企業具有“出題人”“答題人”“閱卷人”的作用。就拿原生鴻蒙來說,不僅僅是一款操作系統,更是在圍繞人機物融合的泛在計算模式和環境下構建的一個新型操作系統生態。數萬名研發工程師全力投入、日夜攻關,耗時十年開發的原生鴻蒙系統,為信息科技產業帶來了重大利好,助推了移動操作系統的自主可控。

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是科技創新,數字技術的創新是科技創新的重要領域。自主可控的原生鴻蒙正是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代表性成果,也是我國信息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石底座。政企內部辦公應用涉及商業機密、生產流程及員工隱私等高敏感度數據的流通與管理,這些數據必須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希望政企協同,抓住明年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的機遇,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提速政企應用的鴻蒙化進程,提升核心競爭力,掌握發展主動權,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成績單”出爐
  人民網重慶12月31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近日,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會同四川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研究院、四川省縣域經濟研究中心聯合發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指數報告(2023—2024年)》(以下簡稱指數報告)。指數報告顯示,2023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指數為127.3,較上年提高14.1個點,9個分指數全部實現正增長,區域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的勢頭愈發強勁。…
2025長安汽車全球伙伴大會發布"3311"全年目標
  2025長安汽車全球伙伴大會現場。長安汽車供圖 人民網重慶12月31日電 (記者胡虹、實習生姜曉軒)29日,以“同行40年 一路長安”為主題的2025長安汽車全球伙伴大會在重慶舉行。…
網友留言反映“憂心事”重慶多部門積極回應
  人民網重慶12月29日電 (陳琦)醫院道路何時完工?路邊攤油煙擾民何時整改?近日,重慶多地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反映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憂心事”后,重慶相關部門積極回應解決,獲得了群眾的點贊。 醫院道路何時完工?回應:臨時便民通道年底前投用 重慶市渝中區一名網友留言:現因渝中區富華路輕軌站至重慶市中醫骨科醫院道路還未完工,造成骨傷患者就醫不便,希望相關部門修建一條臨時通道,方便患者就醫問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