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陽外郎鄉:打造基層智治新樣板

外郎鄉基層治理指揮中心雲陽縣外郎鄉供圖
“感謝技術人員的指導,我們也走上了科學種植的道路,再也不像以前隻能靠天吃飯了。”外郎鄉大花村村民凌玉平一邊翻整土地一邊笑著介紹,“現在在家種菜有專人收購,不愁銷路,既能照顧家人,收入也不少,比出去打工強多了。”
2024年2月,雲陽縣外郎鄉基層治理指揮中心匯總研判大花村2網格上報的農戶農業技術問題,將“蔬菜基地聯農帶農”作為重點任務分派至經濟發展板塊A崗、B崗負責人及經濟發展崗、農業農村崗。板塊負責人和崗位人員與大花蔬菜基地共同探索踐行聯農帶農模式,由蔬菜基地提供技術和優質菜苗,指導農戶種植,農作物成熟后報價收購。
基地先后開展農技培訓25場,帶動20戶農戶達成土地入股、務工就業合作意向,幫助286人解決農業種植技術問題。這種聯農帶農模式,既保障了蔬菜的銷售渠道,又提高了農戶的種植和管理能力,帶動了群眾多元增收致富。
這是外郎鄉基層智治助力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自數字重慶建設啟動以來,外郎鄉堅持黨建引領,以重塑機制、整合力量、服務中心、提升實效為抓手,構建“大事一屏調度、小事一格解決”的基層智治體系新格局,有效打通基層治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難點、堵點,形成貫通協同、聚力共為、高效聯動的新優勢。
農技人員指導蔬菜種植。雲陽縣外郎鄉供圖
外郎鄉堅持黨建引領,聚焦重點、中心工作,扎實推進“141”實戰實效。梳理核心業務24項,鋪設子跑道68條、設置目標管理49項,拆解業務事項218個,子跑道關聯發布任務136條,四板塊關鍵績效指標(KPI)全量上平台,實現鄉內“事件辦理、任務交辦、過程跟蹤、督促考核”一體落實。圍繞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地災防范等重點領域,上線應急處置預案4類,組建應急救援隊伍13支,常態化開展應急演練,啟動山洪、地質災害預案2次,充分發揮應急預案實戰實效作用。發揮平台調度作用,指導開展農事用火、暴雨災害應對、重點人員關愛、農技服務等工作200余次,提高多跨協同實戰能力。
打破層級壁壘,細化職責任務,推進服務管理精細化,構建網格化管理扁平化組織架構。建立雙網格聯動機制,動態建立線下網格10個,線上網格20個,配齊“一長三員”21名,激活N力量276人,全面摸排民生難事,全方位關注重點場所、人群,精准對接訴求、快速響應、及時回應,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覆蓋治理網絡。2024年以來,外郎鄉基層治理指揮中心辦理送策上門、送水到戶、指導農事用火等網格事件2229件,下派任務清單43851件,認領建筑物3853處,形成居民“下單”、政府“接單”、合力“辦單”的閉環管理模式,實現力量在網格聚合、民情在網格掌握、矛盾在網格化解、問題在網格解決。
建立健全“需求清單與服務清單”並行的“雙清單一平台”服務機制,確保群眾有需求、網格有響應、服務有成效。接入感知設備20個,視頻監控277個,提高數字感知能力﹔接入“千企萬戶大走訪”模塊,全力做好企業服務保障,解決大河壩水電站、櫻桃龍蝦園等企業實際困難15件,摸排小微企業融資需求190萬元。近日,網格員上報大河壩水電站存在融資難問題,鄉指揮中心立即組織經濟發展板塊A、B崗領導及相關崗位人員開展復盤分析,建立“一對一、一幫一”聯系服務企業制度,通過千企萬戶大走訪、信易貸小程序、融資協調會等線上線下方式,積極幫助大河壩水電站協調融資貸款問題,確保企業良性發展,提升企業應對風險能力。
下一步,外郎鄉將堅持把服務群眾、造福群眾作為基層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141”基層智治實戰實效,不斷健全上下貫通、多跨協同、指揮調度、風險感知、閉環處置機制,更好服務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高效能治理,進一步提升為民辦事“智”力。(李黃梅、劉鑫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渝宜高鐵開工 建成后重慶至上海6小時左右可達
- 人民網重慶1月2日電 (記者胡虹)2日,重慶市交通運輸委發布消息,湖北宜昌至重慶涪陵高速鐵路(以下簡稱:渝宜高鐵)正式開工。項目建成后,重慶至上海運營時間將由現在的10小時以上縮減至6小時左右。…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