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

高校師生熱議重慶城市精神——

以青春為筆城市精神為引 書寫新重慶奮進故事

2025年01月04日08:41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兩江匯流映學府,莘莘學子志四方。高校在城市中孕育,又滋養著城市,可謂彼此相長、和合共生。

“堅韌、忠勇、開放、爭先”正式官宣成為重慶城市精神表述語以來,社會各界圍繞表述語的解讀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那麼身處文化高地的高校師生們又如何理解這8個字、4個詞呢?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蒲俊杰對“爭先”感觸尤其深刻,他認為“堅韌”“忠勇”“開放”分別為“爭先”提供了意志品質、愛國情懷和空間機遇方面的支撐。“爭先”作為重慶城市精神的落腳點,不僅反映了時代的特征,更能夠引領時代的發展。在工作和學習中,“爭先”也激勵著他勇於探索,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打通校園實用寫作和職場公文寫作間的壁壘,將人工智能引入課堂,引導學生學會如何與智能技術共存,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做好准備。

蒲俊杰表示,作為一名寫作教師,他將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書寫時代擔當,就像他發起的“重大人寫重大人”欄目一樣,選樹身邊典型、傳遞榜樣力量,把復興民族、誓做前鋒的重大精神根植於學生心中,號召廣大學子投身興學強國的偉大征程。

“我對‘忠勇’這個詞印象最為深刻。”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陳澔文表示,“忠勇”就是要有直面困難、挑戰的信仰和勇氣,迎難而上,逆流而行,到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作貢獻。2022年重慶山火期間,西南大學師生們不約而同地報名參與救火,挖隔離帶、運送物資、輔助滅火等等,為扑滅山火作出“西大貢獻”。“這種不畏挑戰、主動奉獻、敢為人先的魄力正是源於重慶這座英雄之城所凝結出的‘忠勇’精神,這種精神激勵著大家忠誠奉獻、勇往直前。”陳澔文表示。

西南政法大學廣播影視與新媒體研究院院長、教授陳笑春認為,“堅韌、忠勇、開放、爭先”不但是對重慶歷史文化資源的高契合性提煉與展示,更是從四個維度彰顯了重慶的人文精神和氣質品格,也是重慶做好對內、對外傳播的核心要義。這四個詞匯中,“開放”“爭先”尤其彰顯了重慶的現代化發展勢頭。

陳笑春表示,重慶在奮力打造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內陸開放綜合樞紐的實踐中,應緊緊圍繞這八字要義,打造重慶文化的“集體品牌”,形成文化產業鏈到文化價值鏈的動能升級,帶動城市地標、文旅資源、特色工業、數智產業與文化內核的聯動發展,在內容為王、數字驅動、情感賦能和創意制勝的發展格局中,提升“重慶”品牌的傳播效能,提升重慶城市影響力和軟實力。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我這樣理解重慶精神:堅韌是品格,忠勇是膽魄,開放是胸懷,爭先是姿態。重慶城市精神表述語中的每一個詞都令人振奮,展現著強國有我的歷史擔當和昂揚斗志,而其中‘堅韌’一詞尤其讓我印象深刻。”重慶郵電大學先進制造工程學院教授陳翔表示,堅韌不拔是重慶郵電大學立德樹人的重要德育內涵,蘊含中華民族五千年來不屈斗爭的高貴品質,更是激勵人們為新時代中國夢奮勇前進的動力源泉。

重慶在經濟發展與城市建設中的奮進與突破,展現出“堅韌”的力量,這種力量在陳翔的工作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讓他在教學、科研中遭遇困難時愈挫愈勇,在與學生共同成長時戒驕戒躁,不怨不尤,處逆境亦暢天懷。“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陳翔表示,希望能與大家一道,以重慶城市精神為指引,以堅韌不拔之志,共鑄輝煌未來,讓強國夢在新時代的征程中綻放光彩。

“‘忠勇’,最能彰顯這座城市和她的人民忠誠勇敢、重信守諾的品格。這是深深根植於巴渝文化、三峽文化、抗戰文化、革命文化、統戰文化、移民文化之中的價值基因,是每一名重慶人的價值追求。”重慶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李坤表示,重慶交通大學因修筑川藏路而生,是“兩路”精神的傳承者、踐行者,一代代重慶交大人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忠勇”的豐富內涵。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繼承並發揚好這份忠勇精神,義不容辭。李坤說,他將時刻把“忠勇”銘記於心,大力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積極投身教育強國、交通強國建設,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卞立成)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