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重慶市十大科技進展發布

2024年,重慶聚焦“416”科技創新布局和“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持續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將高質量科技供給作為賦能產業發展的基礎,深入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突破行動,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點領域加強科技攻關布局,加快產出原創性、引領性、突破性科技成果。
近日,經各單位推薦和院士專家評選,重慶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遴選出2024年度重慶市十大科技進展。
一、新能源汽車領域首個全車型多元動力一體化智能平台啟用
魔方平台核心功能圖
為解決新能源汽車由單一車型開發到平台化開發轉型升級效率低、無法兼容多種動力模式的行業難題,賽力斯推出完全自主創新的超級智能平台——魔方平台。該平台是目前行業唯一兼容純電、超增、超混三種新能源動力形式的平台,以“智能安全、多元動力、百變空間、智慧引領”為核心,搭載行業領先的賽力斯超級增程系統,採用中央計算架構,匹配雲端大數據應用平台,具備超高算力、超高集成度,率先實現100%SOA(面向服務架構)。基於魔方平台生產的問界M9在中汽中心公布的中國新車評價規程(C-NCAP)測試結果中,以高達93.9%的綜合得分率創下測試歷史最高紀錄,榮獲超五星安全評級。截至2024年12月,問界M9累計訂單超19萬輛,連續8個月蟬聯中國市場50萬元級及以上豪華車型銷量冠軍。
二、全球首款九譜段時間延遲積分電荷耦合器件上星應用
九譜段TDICCD及衛星拍攝的重慶朝天門照片
光譜是物質的“指紋”,圖像是信息獲取的重要手段,多光譜時間延遲積分電荷耦合器件(TDICCD)是光學遙感衛星用於目標探測、識別的核心成像器件。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劉昌林團隊針對大動態、高傳函和光譜響應一致性等性能要求,成功突破光譜一致性工藝控制、譜段間串擾抑制、連續電荷轉移積分控制等關鍵技術,研制出全球首款九譜段TDICCD,2024年4月15日成功應用於四維高景三號衛星,實現兼備九譜段、0.5米分辨率、130千米超大幅寬優質成像能力。系列產品已滿足近100顆衛星在軌應用,支撐我國東方慧眼、吉林一號等多個星座建設,廣泛服務於國土資源調查等領域,對我國搶佔空間遙感戰略高地、核心器件自主可控具有重大意義。
三、國內首個全人源銀屑病生物制劑“賽立奇單抗”上市
國內首個全人源銀屑病生物制劑——賽立奇單抗注射液(商品名:金立希®)
針對國產銀屑病(俗稱“牛皮癬”)生物制劑缺乏、進口藥物價格高昂、可及性低等問題,重慶智翔金泰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出一類新藥——賽立奇單抗注射液(商品名:金立希®),於2024年8月20日正式獲批上市。該產品通過抑制炎症因子白介素17A(IL-17A),系統化阻斷自身炎症的發生,對銀屑病、強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療效顯著。該產品採用全人源抗體結構和免疫球蛋白G4(IgG4)抗體亞型的雙優組合,起效迅速、安全性好、藥效長、復發率低,幾乎所有患者用藥后皮損消退75%(PASI75)以上,超過60%的患者皮損症狀全清除(PASI100)。該產品是重慶市首個獲批上市的一類創新生物藥,也是國內首個自主研發的全人源抗IL-17A靶點藥物,打破了外資藥企在該領域的長期壟斷,已銷往全國30個省份208個城市。
四、新一代熒光明場多功能數字切片掃描系統研發成功
系統硬件結構圖
熒光切片的快速掃描及高分辨率數字化成像,對於提升病理診斷准確性意義重大。目前,國外同類設備普遍存在操作復雜、成本高昂等問題,亟需國產化高端病理診斷設備打破技術壁壘。2024年,金鳳實驗室聯合重慶生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發出高國產化率、技術領先的熒光明場多功能數字切片掃描系統,設備零部件國產化率達92%,突破9通道熒光技術。該系統擁有超高分辨率光學成像、超高精度運動控制以及高速高效優質圖像處理算法等功能,在速度、分辨率等指標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此外,該系統與AI熒光圖像分析技術深度融合,可在免疫組化、腫瘤微環境分析等方向發揮關鍵作用,為下一代病理診斷技術革新奠定基礎。
五、智慧新藍鯨3.0動力平台全球首發
智慧新藍鯨3.0動力平台
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多參數性能開發和軟件匹配能力是影響整車性能的重要因素。長安汽車開發出全譜系動力平台——高效智慧新藍鯨3.0,覆蓋油混、插混、增程、純電、燃油多種動力構型,實現500bar超高壓缸內直噴、150mJ高能點火、電子機油泵、十層扁線混動電驅、停機活塞位置控制5項全球首發技術,目前均為行業唯一。發動機熱效率、電機效率分別為47.03%、98.10%,領先行業平均水平。創新開發自適應能耗最優策略,以及動力源全域管理、全地形駕駛自適應等高階智慧動力控制算法,能量規劃准確度高達90%以上,油耗降低10%,油門剎車操作頻次減少60%,駕乘更舒適。平台兼容性強,已賦能長安引力、啟源、深藍、阿維塔及福特等30余款車型,讓整車實現更低能耗、更強動力,提升用車體驗,引領動力行業技術革新。
六、3D熱彎納米微晶玻璃(昆侖玻璃)成功研制
3D熱彎納米微晶玻璃(昆侖玻璃)
微晶玻璃是一款在玻璃中生長出數量高達億億個高強度納米晶體、大幅提升玻璃堅韌性的高技術產品,是電子顯示領域核心材料。重慶鑫景特種玻璃有限公司攻克微晶玻璃熔制、成型、3D熱彎、強化及后處理等關鍵技術,開發出全球首創的3D熱彎納米微晶玻璃產品並實現規模化量產,產品耐摔能力提升20倍,獲得全球首個瑞士SGS五星級玻璃耐摔認証,處於國際先進水平,在細分領域市場排名全國第一,市場佔有率95%,全國銷量第一。該產品的成功研制,打破了歐美國家對微晶玻璃制備技術的封鎖,實現國產替代,是中國商飛和華為指定的關鍵核心材料。
七、衛星互聯網射頻芯片取得關鍵性突破
國內首款全國產八波束多通道波束賦形芯片
衛星互聯網射頻芯片是實現移動終端和衛星載荷天線信號傳輸不可或缺的核心器件,目前仍存在集成度低、功耗高、尺寸大和成本高等瓶頸,是制約衛星互聯網產業化的關鍵問題。重慶西南集成電路設計有限責任公司研發出系列化衛星互聯網多波束芯片與多模收發射頻芯片,其中,Ku波段多通道波束賦形芯片為國內首款高性能八波束產品,突破多波束集成設計、高精度小型化移相設計、數字衰減器等關鍵技術,集成度提升800%,功耗下降30%,成本下降60%﹔超寬帶數字衰減器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獲得中國電子學會科技進步三等獎和中國生產力促進(創新發展)一等獎﹔Ku波段多通道波束賦形芯片、多模收發射頻芯片分別應用於高通量衛星通信終端、手機移動終端,為衛星互聯網應用市場化﹑產業化發展提供新方案。
八、全球首座超臨界二氧化碳透平壓縮發電機組研制成功
全球首座超臨界二氧化碳透平壓縮機組
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是一種新型發電技術,可以提升發電系統效率,適用於新型電力系統背景下的靈活火電、高溫光熱、核電、儲能等場景。超臨界二氧化碳透平壓縮機組是發電系統中的核心動設備,其性能直接影響系統的安全高效可靠性。重慶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突破高溫高壓復雜工況下機組的高效高可靠性設計,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首座參數最高、效率最高、容量最大的5MW/600℃/20MPa火電超臨界二氧化碳透平機組,技術水平世界領先﹔研發出全國首座200kW光熱用和核能鉛鉍堆用超臨界二氧化碳透平壓縮機組,填補國內空白。該系列機組的研發成功,標志著我國躋身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技術世界前列,對我國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減少溫室效應,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九、首次揭示妊娠期母體多種組織器官的代謝重編程機制
靈長類動物妊娠期多種組織器官代謝圖譜的繪制與驗証過程
妊娠對於女性而言是一個巨大的生存挑戰。研究正常妊娠過程中孕婦多種組織器官經歷的改變是揭示妊娠期疾病發生機制,從根源上提升母嬰健康水平的重要基礎。重慶醫科大學漆洪波教授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團隊首次繪制出靈長類動物不同妊娠時期多種組織器官的代謝圖譜,揭示了食蟹猴23種組織器官代謝網絡的動態演變、代謝通路適應和關鍵的適應性代謝物,驗証了差異代謝物的潛在重要功能和代謝組數據的臨床潛在應用價值。該研究成果於2024年2月1日在《Cell》(細胞)上以原創長篇論著發表,同時獲得《Science》(科學)的高度評價,為全面了解母體如何適應妊娠帶來的代謝挑戰奠定重要基礎,也為重大妊娠疾病的臨床診斷和干預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十、全國首個面向億級用戶群體的零售金融大模型帶來新突破
零售金融領域首個大模型“天鏡”
為解決我國在金融服務領域大規模數字化產業應用面臨的場景個性化需求強、計算復雜度高、安全可信要求高等問題,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出國內首個零售金融領域大模型“天鏡”,填補大模型零售金融行業的應用空白。自主研發邏輯能力與數據知識分離處理技術,使模型更新必需數據量大幅降低至原需求的1‰,推理速度比同量級大模型提升10倍,在智能營銷場景的業務效果和交互輪次分別提升30%和80%。“天鏡”大模型已用於智能營銷交互、數據決策支持、防偽安全等八大場景,賦能2億用戶、300余家金融機構,榮獲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獎二等獎。該成果在零售金融領域的營銷、客服等垂直場景超越以GPT-4為代表的通用大模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陸豐 圖片由重慶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2024重慶網上群眾工作暖心事
- “寬帶網絡通了”“垃圾清理了”“道路安全隱患解決了”……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剛剛過去的2024年,依托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一件件網民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人民網重慶頻道推出2024重慶網上群眾工作年終盤點,看重慶各級黨委、政府如何解民憂、暖民心,讓群眾更有獲得感。…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