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推薦

面向“夕陽市場”培育“朝陽產業”

重慶從4方面大力發展銀發經濟

2025年01月07日07:57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前不久,重慶印發《重慶市促進銀發經濟發展增進老年人福祉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成為全市統籌推進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擴大老年產品供給的重要制度安排。

1月6日,重慶舉行新聞發布會,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李堅平,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徐鬆強,市文化旅游委一級巡視員鐘前元,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邢雅翕對《實施方案》進行解讀。

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2023年,全市65歲以上人口超過600萬,在西部地區居於首位。重慶高度重視銀發經濟,將“解難題、擴供給、育產業”作為關鍵著力點,從4方面細化提出20項工作舉措,要把銀發經濟培育成為面向“夕陽市場”的“朝陽產業”。

為何發力銀發經濟

“發展銀發經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客觀要求,也是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重要舉措。”李堅平介紹。

從宏觀政策來看,銀發經濟是頂層設計的題中之義。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發展銀發經濟。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銀發經濟。此外,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要發展銀發經濟,創造適合老年人的多樣化、個性化就業崗位。

從人口基數來看,銀發經濟市場空間廣闊。重慶老齡化程度較高,2023年,全市65歲以上人口超過600萬,人口老齡化率達到18.9%,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5個百分點,在西部地區居於首位。近五年,全市老年人口規模年均增長23萬,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伴隨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健康管理水平的提升、消費理念的更新,老年群體已經逐漸成為消費主力人群,龐大的消費人口基數支撐銀發經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從基礎培育來看,壯大銀發經濟恰逢其時。近年來,重慶持續構建三級養老服務網絡,不斷深化養老服務數字化改革,“渝悅養老”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連續舉辦十八屆中國(重慶)老年產業博覽會,去年5個產品成功入選全國老年用品產品推廣目錄,為銀發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當前,現代化新重慶建設與人口老齡化進程交錯疊加的背景下,重慶將應對人口老齡化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積極搶佔銀發經濟新賽道。

重慶銀發經濟處於起步階段

重慶銀發經濟正處於起步階段,卻有了不少卓有成效的探索。

邢雅翕介紹,重慶大力推進醫養結合,著力實現老有所醫、老有所養。在完善政策措施方面,重慶優化醫養結合機構審批登記工作,對養老機構舉辦二級及以下醫院的實行設置審批與執業登記“兩証合一”﹔減輕稅費負擔,對符合條件的醫養結合機構享受小微企業等財稅優惠政策﹔加大保險支持力度,將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按規定納入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等。

在健全服務體系方面,全市建成醫養結合機構176家,醫養床位5.2萬張,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醫養結合服務﹔鼓勵引導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簽約合作2213對,為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提供醫療服務﹔去年建成20家社區醫養中心,讓失能失智老年人就近享受優質的醫養結合服務。

在優化服務舉措方面,重慶提供免費健康管理服務,每年為65歲及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免費體檢﹔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組建8720個家庭醫生團隊,將65歲及以上老年人作為重點人群,提供預約轉診等服務﹔提供數字賦能服務,“醫養家”等數字應用陸續在九龍坡、渝北、潼南、兩江新區上線,群眾線上下單,醫務人員送醫送藥上門,開展康復護理服務。

鐘前元介紹,重慶正為老年人提供更有品質的文化生活,著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820平方米,全市公共圖書館、文化館一級館率分別達90.7%、95%,位列全國第三、第二。

加速豐富老年人文化供給,推動全市公共文化場館常態化免費向老年群體開放,年均服務老年群體超1500萬人次﹔每年舉辦鄉村“村晚”等群眾文化活動超2萬場次,開展適老專場文化活動超6500場次,直接服務老年人逾150萬人次。

持續優化提升服務方式,全市區縣級以上公共文化場館均已實現無障礙化,推出“長青e路·幸福夕陽老年人數字閱讀”等適老化數字服務。

同時,重慶正大力構筑“15分鐘養老服務圈”,建立家門口供給機制。

徐鬆強表示,目前,全市已建成1695個老年食堂,老年人可就近享受物美價廉的助餐服務﹔打造街鎮養老服務中心963個,社區養老服務站點10912個﹔社區老年大學達918個,“十四五”以來改造提升鄉鎮敬老院564家。

從“人找服務”到“服務找人”

下一步,如何持續壯大銀發經濟?對此,重慶有著清晰的規劃。

李堅平提出,按照《實施方案》,重慶壯大銀發經濟將主要抓好4大重點,細化提出20項工作舉措:

第一,實施服務兜底工程,圍繞老年助餐服務等8個方面老年人急需的高頻服務拿出具體措施。例如,開發“渝悅養老”助餐服務模塊,逐步實現從“人找服務”到“服務找人”﹔鼓勵家政企業與養老機構合作,發展多業態“家門口”養老服務。

第二,實施供給擴容工程,培育銀發經濟經營主體等5個重點領域,以高質高效的供給創造需求提升銀發經濟整體規模。以“銀發消費”為例,提出在生活購物、電子游戲等領域,開展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為銀發群體提供更多消費便利。

第三,實施產業培育工程,壯大老年用品開發創新等7個前景好、潛力大的產業,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例如,拓展老年醫療旅游、觀光旅游等業態,推廣懷舊游、青春游等主題產品,積極回應老年群體“詩和遠方”新需求。

第四,強化要素保障,從加強科技創新應用等5個方面提出一攬子支持政策,切實把實事辦好。

李堅平表示,同時重慶將協同發展養老事業和產業,重點圍繞“育產業”抓好3大方面:

首先,強化老年用品開發創新,鼓勵企業生產更多個性化、品質化的老年用品,利用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打造智慧健康養老新業態,探索開展智能化、適老化產品試點。

其次,壯大銀發經濟經營主體,引導國有企業拓展相關業務,壯大民營企業規模,形成一批具有行業資源整合能力的龍頭企業﹔支持傳統銀發企業轉型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

最后,打造銀發經濟產業集群,促進養老等服務業以及相關制造業創新融合發展。例如,鼓勵發展銀發健康管理產業,開發健康信息檔案等服務產品,打造生態康養等細分領域特色銀發經濟產業園。

支持農村建設“趕集食堂”

養老服務一頭連著供給,一頭連著消費,是發展銀發經濟的重中之重。徐鬆強表示,重慶在中西部地區率先實現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全覆蓋,接下來,將立足建立健全養老服務體系,抓好以下重點工作:

其一,擴大老年助餐服務,深化老年食堂可持續運營機制改革,吸引更多餐飲等市場主體參與,支持建立“中央廚房+冷鏈輸送+社區配送站+流動餐車”配送餐體系,支持農村“趕集食堂”建設。

其二,拓展居家助老服務,支持物業企業與社區養老機構合作提供助餐等服務﹔鼓勵家政企業與養老機構合作發展多業態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對困難失能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探索設立以專業照護為重點的“家庭照護床位”。

其三,完善養老照護服務,推進護理型床位建設,實施農村失能特困人員集中照護工程。

其四,豐富老年文體服務,構筑多層次、立體化社區老年大學辦學網絡,設置老年人教育、文化、健身、交流場所。

其五,提升農村養老服務,深化敬老院公建民營改革,探索實施“互助養老”工程。

其六,開展老年人權益保障服務,加快推進《重慶市養老服務條例》立法工作,嚴防欺老、虐老等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

同時,重慶還將構建老年友好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支撐銀發經濟發展。鐘前元提出,重慶明年將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間500個,推進公共文化場館適老化改造提升﹔繼續辦好社區藝術節等文化活動,辦好辦活市民夜校等。(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唐琴)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人民網與重慶文化旅游集團聯合舉辦主題黨日活動
  人民網與重慶文化旅游集團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聯合舉辦“跟著總書記讀好書”主題黨日活動。鄒樂攝 人民網重慶5月22日電 (記者劉政寧)5月22日上午,人民網與重慶文化旅游集團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聯合舉辦“跟著總書記讀好書”主題黨日活動。…
2025年重慶市科技活動周將於24日啟幕
  人民網重慶5月22日電 (記者胡虹)22日,記者從重慶市科技局獲悉,2025年重慶市科技活動周將於5月24日在賽力斯五雲湖會議中心正式啟動。主場活動由重慶市科技局、市委宣傳部、市教委、市科協、市社科聯、沙坪壩區政府聯合主辦,以“矢志創新發展 建設科技強國”為主題,將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重點示范科普活動20余項,各區縣、市級有關部門及市級科普基地將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科普活動600余項。…
渝藏(昌都)文化旅游消費季在渝啟幕
  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人民網重慶5月22日電 (記者馮文彥)為深化渝昌兩地文化交流協作,促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助力昌都打造紅色旅游目的地,喜迎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21日,由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西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昌都市人民政府、重慶市對口支援西藏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重慶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工作隊主辦,昌都市文化和旅游局承辦的“渝藏(昌都)文化旅游消費季”活動在重慶朝天門廣場正式啟幕。…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