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

透過“人才日” 看永川與人才的雙向奔赴

2025年01月09日21:14 |
小字號

如何讓人才走進永川、選擇永川?如何讓人才體會到求賢若渴、愛才心切?永川用節日的儀式感點亮人才獲得感、幸福感。作為永川區重點打造的人才名片——“人才日”活動,於2025年1月9日舉行,迄今已連續舉辦三屆。

活動以“創融匯智 賦能未來”為主題,現場發布了永川區重點產業急需崗位清單“引才榜”、科技創新揭榜挂帥項目“創新榜”,涵蓋數字經濟、智能制造及高端裝備等產業領域,兌現2024年永川“人才新政22條”政策獎勵,進一步激勵人才投身永川、扎根永川、建設永川。

愛才、敬才、惜才、用才,永川帶著滿滿誠意,為人才過“專屬節日”的背后,也體現著一座城與人才的雙向奔赴。

以政策聚才引智

人才發展需要政策“滋潤”,對此,永川聚焦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裡”,迭代升級人才政策,制定出台“人才新政22條”及其實施細則,2024年兌現人才政策超2000萬元。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副研究員李建偉就是“人才新政22條”政策的“受益人”。

“從出台的各項政策來說,永川區實打實地為我們的研究創新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李建偉表示,有了“人才新政22條”政策的加持助力,在科研場地、資金以及后期成果轉化方面,將有更多施展的空間。接下來,將通過跨學科、產業結合的方式,反哺永川,助力醫藥產業發展。

據悉,永川區還通過制定《永川區人才分類目錄》,繪制重點產業鏈人才圖譜,創新編制緊缺人才崗位清單、科技成果轉化需求清單、場景能力機會清單等“六張清單”,開展“按圖索驥”精准引才、“揭榜挂帥”轉化對接等活動,推動產業需求和人才供給精准匹配,以政策聚才引智。

以平台筑巢引鳳

如果說每個人都在尋找一個自己可以停靠的港灣,那麼重慶數智產業人才創新創業服務港就真正實現了永川各路創客溫暖港灣的具象化。

95后小伙張常是重慶雲端映畫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懷揣著對數字藝術的熱愛與憧憬,選擇來到永川創新創業。

創業之初,資金、政策、資源成為困擾張常的難題。正是在這個關鍵時刻,永川區委組織部和人才港為雲端映畫的成立與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

2024年9月,雲端映畫成功入駐重慶數智產業人才創新創業服務港。如今,在永川區委組織部和人才港的培育下,雲端映畫業務范圍覆蓋電影電視劇后期全案、動漫電影及序集、游戲CG、裸眼3D等多個領域,為文化創意、展覽、廣告傳媒、游戲行業提供了數字化技術與藝術呈現的解決方案和服務。

“永川的人才港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也讓我看到了夢想成真的可能。”張常感慨不已。

“2024年4月,永川承接重慶市級重點改革試點,聚焦數字經濟、智能制造兩大領域,建設重慶數智產業人才創新創業服務港,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四鏈”融合,促進科技創新成果高效精准轉化落地。”永川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人才港建港以來,在孵企業達到61個,促成股權投資人才金融支持項目20個,支持金額近1億元。依托人才港舉辦人才創新創業賽會路演、對接洽談等活動30余場,累計參與人才達2000余人次。

以服務暖心助才

“從西安來到永川內心還是有過掙扎的,起初我以為要花很長時間去適應,沒想到這裡對人才的服務暖心且全面,為我們解決了住房、政務、工作上的很多問題,現在牢牢地拴住了我的心。”談及為何選擇在永川安身安家,重疆無人機科技重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長青坦言。

“周到的服務為我們營造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工作之余我就去人才公寓的籃球場打球,經常還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劉長青分享著自己生活的日常。

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拴心留人的背后得益於永川區打造的“拎包入住”式人才公寓,著力提供“全方位、管家式”服務,讓人才在永川沒有后顧之憂。

據了解,永川區還“以會攬智”“以賽聚才”,常態開展“情系永川”在外人才懇談會、高校專家“永川行”、青年人才聯誼交友等活動。聚焦人才創新創業全周期“一件事”,推動“人才港+渝才薈”線上線下融通,實現人才創新創業“免申即享”“一站通辦”。

下一步,永川區將深入實施“逐浪奔永”人才集聚工程,持續提升雙招雙引效能、激發創新創業活力、營造良好人才生態,以最大誠意、最優政策、最好服務,與人才雙向奔赴。(徐雯瑄)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