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間復發3次?鬆山醫院:子宮內膜異位症需長期規范化治療

近日,重慶鬆山醫院婦產科收治了一名手術后3年間反復復發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為什麼這一疾病會在術后頻頻復發,今天就跟著重慶鬆山醫院婦產科陳莉萍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子宮內膜異位症。重慶鬆山醫院供圖
據了解,3年前,患者曾因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做過腹腔鏡微創手術,術后進行GnRH-a(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治療后,醫生建議定期復查彩超。1年前,患者在復查彩超時再次提示卵巢包塊,選擇保守治療——囊腫穿刺抽液+注藥術。而在今年,患者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再次復發。
經過全方位術前評估和分析,以及和患者充分溝通后,陳莉萍團隊為患者制定了個體化的手術方案。
陳莉萍仔細查看患者外部顯著症狀:患者原本纖細的身軀,腹部卻不協調地隆起。這便是卵巢包塊導致的,彩超提示包塊最大約164mm*91mm*143mm。
首先,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腹腔內可能有各種粘連,各臟器界限不易辨清,手術難度大。
其次,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史、剖宮產史,還有一次囊腫穿刺史,患者三年間多次手術,也會導致體內粘連情況加重。
果不其然,手術中看到,病人的腸管、腹腔壁、盆腔緊密粘連,腸管之間連成一片,把子宮、輸卵管、卵巢等大部分器官嚴嚴覆蓋住。
憑借豐富的手術經驗以及詳盡的手術預案,手術很順利,不但切除了子宮內膜異位病灶,把盆腔粘連、腸粘連都一一處理。
術后患者恢復良好,無任何不適症狀,后續將根據術中情況定制個性化長期管理方案。
什麼是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內異症):是子宮內膜組織(腺體和間質)出現在子宮體以外的部位,常常入侵卵巢、宮骶韌帶,是一種激素依賴性疾病。
在自然絕經和人工絕經后,異位內膜病灶可逐漸萎縮吸收,降低復發可能性。但隻要還有月經來潮,仍然有復發的風險,非常頑固,至今仍是婦科的疑難雜症之一。
手術不是終點,需長期規范化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婦產科的常見疾病。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有6%—10%的育齡女性受到它的折磨與影響。在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中,發生不孕的比例更是高達30%—50%。
從這名患者的一波三折的經歷中,子宮內膜異位症規范化治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手術不能一勞永逸,術后一定要輔助藥物治療並長期管理,才有可能預防和減少復發,避免多次手術的痛苦。
同時,對於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手術+術后藥物治療+長期堅持”才能保留生育能力。
內異症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它頑強的生命力,早診早治非常重要,多加防范,才能避免多次手術痛苦。(重慶鬆山醫院)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疆電入渝”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重慶段全線貫通
- 人民網重慶1月8日電 1月8日,在重慶市渝北區N6376張力場,隨著牽引機最后兩根子導線到達R6386號終端塔,“疆電入渝”工程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重慶段)最后一場導線展放完畢,自此該工程重慶段全線貫通。 航拍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重慶段)線路通道。…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