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區舉行探索城市治理新路子活動

1月11日,“城市管理進社區 服務群眾面對面”江津區探索城市治理新路子活動在四牌坊小學舉行。來自江津區城市管理局的8位“發言人”,就城市綜合管理、保証橋梁運行安全、春節停車難等問題,與群眾面對面交流,並解答相關問題。
“2024年,我區城市綜合管理效能和治理能力不斷提升,城市面貌和城市品質不斷更新。”江津區城市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劉榮剛介紹,江津區城鎮生活垃圾收運實現了全覆蓋,城鄉生活垃圾的有效治理率達到了100%,無害化處理率也達到了100%,焚燒處置率同樣達到了100%,意味著垃圾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且有效防止了二次污染的發生。
此外,江津區2024年完成了總面積達8.4萬平方米的車行路面整治﹔人行道覆蓋面積達1.7萬平方米,為行人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適的步行環境﹔新增了超過6000個公共停車泊位,有效解決了“一位難求”的狀況。同時,新增城市綠地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新建了3個口袋公園,對3個老舊公園進行了適老適兒化改造,共修枝整形了2.8萬株樹木,讓廣大市民共享綠色福祉的同時,使得老年人和兒童在公園中能夠更加安全、舒適地享受自然美景。
“我們全力推進‘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實現執法工作的高效與規范。”劉榮剛表示,在加大各類專項整治行動力度的同時,大力推行柔性執法模式,不僅有效提升了公眾對城市管理工作的認可度和支持率,同時促進社會整體文明程度的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江津區城市管理局還完成了運管服平台的建設,並將其納入了全區“城市大腦”的統一運營體系中。通過引入先進的AI算法,自動識別並抓拍出與城市治理相關的問題共計863件,處置率更是達到了100%。
劉榮剛表示,下一步,江津區城市管理局將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以“1361”架構、“大綜合一體化”城市綜合治理體制機制和韌性城市建設為重要抓手,探索具有江津辨識度的城市綜合管理機制和標志性成果,力爭打造城市現代化治理江津樣板,構建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體。
縱橫交錯的橋梁跨越大江大河,搭起了江津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在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時,更是促進了江津經濟的發展。為保障橋梁運行安全,江津區城市管理局堅持城市橋梁“有病必治”的原則,扎實開展隱患數據分析,分段、分步實施橋梁病害整治工作。
“2024年,我們圓滿完成了30座直管橋梁的日常維護和病害治理,同時指導全區其他131座橋梁的日常巡檢維護工作,確保了全區城市橋梁設施安全運行。通過開展橋梁定期檢查和經常性檢查,全年整治橋隧設施問題隱患102個,有力保障了城市橋梁功能齊備、設施完好。”江津區城市管理局副局長肖國亮介紹,下一步,將持續加強對城市橋梁的科學養護和健康體檢,全面提升精細化管理和智能預警水平,同時進一步健全完善城市橋梁建設移交和運營維護銜接機制,著力保障和推進城市橋梁全生命周期管護。
春節期間,停車難嚴重影響了群眾的出行質量,制約了城市建設和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對此,江津區城市管理局聯合區公安局交巡警支隊積極應對,引導車輛規范停放,確保道路通暢。
江津區城市管理局副局長曹越介紹,區停車所管理的7000余個路內停車泊位與11個公共停車場擬於1月28日(除夕)0:00至2025年1月31日(初三)24:00免費開放四天,此方案待區政府審批后即刻實施,以解市民停車之憂。曹越同時提醒,市民在春節期間停車請規范,切勿佔用消防通道,同時呼吁市民攜手共筑安全、有序、祥和的節日氛圍。
“今年的彩燈有什麼特色?”“部分鄉鎮往年存在停水問題,今年怎麼解決”“‘包容免罰’城管落實了嗎?”“成為群眾監督員有什麼要求?怎麼成為群眾監督員”……活動現場,發言人針對市民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吳宣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2024年川渝地區重要考古發現”出爐
- 人民網重慶1月12日電(劉政寧、姚於) 1月11日,2024年度川渝地區重要考古發現報告會在重慶召開。來自重慶、四川兩地考古工作者分別匯報了2024年川渝地區的重要考古新發現及中外聯合考古項目相關進展情況,並評選出“2024年度川渝地區重要考古發現”項目。…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