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條

委員提案讓醫療服務“更進一步”

川渝實現161項醫療項目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2025年01月13日08:02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提案:《積極推進川渝地區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提案》建議川渝地區有關部門通過推動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降低患者負擔,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好的醫療服務環境。

效果:該提案得到重慶市政協大力支持,聯動重慶市與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共同推進。截至2024年11月底,川渝兩地將935家醫院納入互認范圍,互認項目達到161項,提高醫療服務效率,極大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

近期,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7部門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指導意見》,有關“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話題迅速沖上熱搜,引起各界廣泛熱議。

所謂“醫療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不同醫療機構間對彼此的檢查檢驗結果予以認可,避免重復檢查的一種機制。這意味著患者在一家醫院檢查檢驗的結果,在另一家醫院被認可,無須再做相同的檢查。

這也是過去一年,市政協委員,重慶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重慶市人民醫院(重慶大學附屬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羅陽的主攻方向,他向市兩會提交提案,呼吁推進川渝地區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避免重復檢查,讓川渝高品質醫療服務“更進一步”。

立足本職明確問題根本

作為長期工作在醫療領域的政協委員,20多年的從業經歷,讓羅陽對這個行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工作中,他關注到重復檢測導致患者經濟負擔增加、醫療資源浪費。

“重慶是內陸開放高地和國際化大都市,人員流動密集,患者異地就醫需求巨大。”羅陽表示,川渝地區地域相鄰、文化和生活習慣相似,兩地間患者流動性較大。推進兩地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更能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提高醫療服務的適應性和連續性,避免重復檢查和信息不對稱,解決患者的就醫痛點。

於是,羅陽通過與患者溝通、走訪調研、數據分析等方式,詳細了解重慶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情況。他發現,雖然我市已有相關政策,但醫療機構間存在技術水平差異,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推進緩慢,同時由於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和監督手段,安全風險等因素使醫療機構對結果互認望而卻步。

結合實際提出5項建議

為找到解決辦法,羅陽先后前往四川宜賓、資陽、遂寧等地醫療機構開展調研,學習好的經驗做法。其中,遂寧市中心醫院給他印象最為深刻。

羅陽說:“由遂寧市中心醫院牽頭,與遂寧市第三人民醫院、安居區人民醫院、射洪市人民醫院等多家醫療機構共同建立的遂寧市區域醫學影像中心,實現了區域內病患影像分級檢查、數據全量上傳、醫師集中診斷、報告統一出具,檢查檢驗結果全面共享互認,充分發揮醫療資源集約優勢,讓群眾切實享受到了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結合重慶實際,羅陽提出了5條建議:在川渝地區設立檢驗醫學中心,合理分工、協同推動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對高難度、高水平的檢驗項目提供專業支持﹔制定川渝地區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的統一技術標准,確保各醫療機構生成的檢查檢驗結果在技術上具備可比性和互認性﹔推動川渝地區醫療機構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建設統一的電子病歷平台,實現患者就醫信息的共享和傳遞﹔設立互認政策獎懲機制﹔加強醫務人員培訓等。

全市數字化醫檢互認量達78.85萬人次

經過相關部門協同努力,羅陽的提案正在快速落地見效。來自市衛生健康委的數據顯示,2024年我市大力推進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數字化改革,截至目前,我市數字化醫檢互認量達到78.85萬人次,為群眾節約就醫費用1.76億元。

與此同時,我市醫療機構還與西藏自治區昌都市人民醫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中心醫院實現數字化“醫檢互認”,在全國率先實現跨省域醫學檢查檢驗結果數據互聯互通。

“數字化改革,讓患者省錢又省心!”這是市民對醫療服務質量提升最直觀的感受。

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市還將把更多醫療機構接入“醫檢互認”平台,擴大檢查檢驗項目范圍,進一步為患者節省費用。同時,依托本地優勢優質醫療資源,逐步推進面向西部各省的檢查檢驗數據互聯互通和結果互認,為西部地區群眾來渝就醫節約費用、提供方便,推進形成西部醫學高地聚集效應,讓我市高品質醫療“更進一步”。(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卞立成)

(責編:蓋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