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企業

明月湖:創新生態富集 人才“開花結果”

2025年01月15日11:49 |
小字號

依山傍水的自然生態,資源富集的創新生態,“創業+社交+生活”一體化創業社區。如今,明月湖已成為科技創新創業者的向往之地。

“明月湖美的不僅僅是自然的生態,還有能讓人待得住留得下的科創環境,兩者相得益彰。”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智能焊接實驗室負責人於興華表示,扎根明月湖短短幾年,團隊不但實現了做大做強,產品更是在高端制造領域得以廣泛推廣。

近年來,於興華帶領團隊領銜攻克了焊縫射線檢測數字化、智能化的關鍵技術難題,成功開發出領先國外一代的焊縫缺陷智能檢測軟件和精准缺陷識別大數據模型。目前,智能焊接實驗室已向市場推出智瞳數字射線智能檢測系統、慧虹智掃系統、慧虹雲平台等數款產品。

“團隊開發的‘慧虹’系列產品已應用於核電、城市燃氣管網,實現了工業射線底片實採實評、全流程數字化以及數據雲端管理。”於興華說,焊縫缺陷智能檢測軟件開發只是團隊邁出的第一步,未來在全球無損檢測市場,明月湖的科研團隊不僅將擁有一席之地,甚至會站在舉足輕重的C位。

在兩江協同創新區,於興華及其團隊成就了事業、成就了自己,也帶動了其他科研人創業的熱情。

與他一樣,在明月湖扎根的還有海歸博士歐陽一鳴,現為重慶諾獎二維材料研究院研究員及明月湖企業立納安新能源科技(重慶)有限公司負責人。

近日,他主持的產業項目有了重大進展,工廠建設有了眉目,硅碳負極材料的規模化生產指日可待,這讓他壓力一掃而空,肩上的擔子頓時輕鬆了不少。

據歐陽一鳴介紹,在建工廠主要用於生產高性能鋰電用硅碳負極材料,投產后,一期規劃是年產1000噸/年,以現在的市場毛利率計算,樂觀估計,一年產值可以輕鬆破億元。

歐陽一鳴團隊研發人員在進行材料對比分析。兩江協同創新區供圖

歐陽一鳴團隊研發人員在進行材料對比分析。兩江協同創新區供圖

“硅碳負極材料屬於動力電池上游供應鏈,是為電芯廠配套服務,是否設廠往往要看訂單的‘量級’和穩定性。”歐陽一鳴介紹,團隊開發的硅碳負極材料主要用於鋰電池生產,相較於常規石墨負極可實現60wt%以上的硅含量,10mAh/cm 2的面容量和1500mAh/g的克容量,提高鋰電池80%能量密度。

在明月湖創業的科研人,不僅有“海歸派”,還有“本土派”。

李落星,湖南大學重慶研究院整車虛擬開發及輕量化技術研創中心主任。身為“本土派”的他帶領團隊聚焦鋁合金車身材料開發,短短幾年,攻克了多項國外“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

目前,李落星團隊陸續開發出車門檻梁、前縱梁、電池箱體、保險杠等車身鋁合金零部件,並採取技術合作和轉讓等形式,建立了十余條車用型材、零部件和整車生產線,車身鋁合金產品在晟通、長安、吉利、中車等多家乘用車、自主品牌廂式物流車、軌道車輛上大批量應用,極大推進了國內車身鋁合金產業發展。

創新賦能,開放聚勢。據了解,去年以來,兩江協同創新區以改革為引領,聚力做好產才融合文章,通過人才的引育用,全方位推動人才與產業同向共興、彼此成就,不斷塑造人才引領驅動的良好態勢。

截至目前,園區已聚集創新人才近萬人,依托科研院所以多種方式引進國內外領軍型和科研型高端人才,不管是“海歸派”亦或“本土派”,他們已成為一支專注於基礎研發、技術創新和產業培育的重要支撐力量。

園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發展依托產業、產業依托創新、創新依托人才,下一步,園區將積極推動健全創新賦能機制,在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綠色低碳等領域整合科研院所的人才和團隊力量,引進川渝龍頭企業,謀劃建設一批產業創新綜合體,打造產業技術攻關“集團軍”。同時,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探索,打造科創品牌模式,以人才培育驅動產業創新。(孫建和)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