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企業>>速遞

硬核 “煉金師”重材院用精妙“煉金術” 助力材料強國建設

2025年01月18日14:11 | 來源:華龍網
小字號

發展新材料是中國從制造大國轉變為制造強國的必然要求,是中國擺脫關鍵材料與技術“卡脖子”困境的根本性舉措。《“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十四五”期間,要推動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產業布局優化、結構合理,技術工藝達國際先進水平、與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產業效益顯著提高。

“十四五”以來,重慶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重材院”)作為全國儀表功能材料行業轉制院所和國家新材料領域重點支持的技術創新平台,正用自己的精妙 “煉金術”,以“解決國家重點工程、重大裝備和重點型號配套所需的關鍵材料和元件”為使命,打造“大國筋骨”,助力材料強國建設。

解決行業難題助力產業發展

材料工業在現代工業體系中佔據著基礎性地位,促進材料工業高質量發展,市場是“出題人”,重材院是“答題人”。

滄海橫流顯砥柱!重材院成立於1961年,在六十余年裡,凝結、沉澱了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和深沉濃厚的家國情懷,賡續前行,踔厲奮發,篤行不怠。

重慶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材院供圖

“重材院堅持科技創新不停步,把加強自主創新、解決‘卡脖子’問題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瞄准‘卡脖子’問題大力攻關,形成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高技術產品,建立了自主知識產權體系,解決了系列國家重點工程、重大裝備用基礎關鍵材料與元件需求,有力服務了國家戰略和行業高質量發展。”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重材院總經理吳保安介紹。

以前智能手機屏幕玻璃生產主要被美、日、德等國壟斷,一部智能手機,屏幕佔手機成本的20%以上。用上一塊自產手機屏幕玻璃變成國產手機廠商的“執念”。

2022年下半年,該 “執念”被打破!華為手機Mate 50系列率先搭載國內企業自研的昆侖玻璃,該玻璃獲得了業界首個瑞士SGS五星抗跌耐摔認証,整機耐摔抗跌落能力是普通玻璃的10倍。

“我們在手機面板玻璃生產供應鏈裡面提供貴金屬彌散強化結構材料。” 重材院貴金屬部副總師萬偉建介紹,“重材院突破了鉑族金屬彌散強化關鍵核心技術,開發出系列高性能鉑族金屬材料及制品,如鉑金攪拌器、鉑族合金連熔坩堝、鉑族合金通道、鉑族金屬高溫熱端部件等,已成為手機屏幕玻璃制造的重要裝備之一。”

重材院自研自產的玻纖漏板 重材院供圖

據了解,貴金屬材料彌散強化技術未突破前,國產產品壽命不足6個月,與進口產品1年以上壽命相比僅達到一半水平,國內使用的玻纖漏板、鉑金攪拌器等制品(技術)長期依賴國外進口。

“如今,我們自研自產的彌散強化鉑銠玻纖漏板、攪拌器、坩堝等制品使用壽命也達到了1年以上,處於國際先進水平,全面突破了國外的封鎖,通過自主創新、強化全鏈條管理和資源綠色循環控制,為玻璃纖維、玄武岩玻纖、手機屏幕玻璃、高端光學玻璃等的國產化發展提供了極大便利。” 萬偉建介紹,制作工具自研自產,綜合成本降低了大約30%,且生產和發運周期,較進口產品節省2個月以上。

精研技術讓科技成果 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奮進新征程,責任重於山。重材院知責於心、擔責於身、履責於行。去年3月14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在重慶組織召開了由重材院、重慶大學等單位共同完成的高性能鉑族金屬及制品科技成果鑒定會。由院士專家領銜的鑒定委員會專家組一致評價項目創新性強,整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部分關鍵技術指標已達到國際領先。

重材院用彌散強化鉑金工程材料做成的器具和制品 重材院供圖

“該項成果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潔淨定向熔鑄成套技術、復相納米氧化物原位彌散強化、形性協同調控技術、戰略循環再造及應用技術等核心制備加工成套技術及裝備,解決了鉑族金屬原位彌散強化和組織-性能調控的共性技術難題。”國機集團高級專家、重材院專業首席專家唐會毅介紹。

據了解,鉑族金屬材料因其先天的高溫特性及優良的耐蝕性能廣泛應用於平板顯示玻璃、玻纖及玄武岩玻纖、特種玻璃、航空航天、高溫晶體及其他特殊高溫領域,在現代高端制造領域中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貴金屬制品 重材院供圖

其中,鉑銠成套裝備應用於TFT顯示玻璃、手機蓋板玻璃等重點項目,打破了國外企業壟斷。鉑銠合金漏板助力我國玻纖強國地位實現,鉑族金屬結構功能件應用於重大裝備高溫部件領域,實現了自主可控,保障了國家重點領域關鍵材料戰略安全。

創新推動降本增效 實現研產綠色轉型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重材院深刻把握“四個轉型”的內在要求,創新開發出伴生貴金屬雜質靶向分離短流程提純技術,解決了高純貴金屬物料的穩定批量生產難題,實現了優勢資料高質化應用、貴金屬稀缺資源戰略循環再造及應用。

貴金屬制品 重材院供圖

“通過‘高效清潔利用’讓貴金屬‘廢舊’物料實現綠色‘再造’,實現了99.999%高純金、99.999%高純鉑、99.99%高純銠批量生產。”萬偉建表示,該技術讓“城市礦山”迸發綠色潛能,保障了國家產業體系安全化,也補齊國內在該領域的短板。

貴金屬“貴”在原材料上,也因其稀缺性和廣泛運用而備受關注。為降本增效,重材院還創新開發數字化模擬和仿真設計技術,並通過智能設計制造,讓產品研制更精准高效和智能化。“通過數字化賦能升級,我們的工作效率比以往提升了2倍,整體成本也降低了30%。”萬偉建說。

貴金屬制品 重材院供圖

在貴金屬方面,重材院是妥妥的硬核“煉金師”。截至目前,該院貴金屬部已研發生產出60多個系列產品牌號,涉及高強度鉑族合金玻纖漏板、高強度鉑金攪拌器、鉑族合金連熔坩堝、鉑族合金通道、鉑族金屬高溫熱端部件、銥坩堝、鉑銥電極元件、系列測溫材料及傳感器等。

據了解,該部全年生產總產能包括貴金屬材料4噸,特種元器件8萬至10萬件。重材院的產品服務於“兩機”、“華龍一號” 等重大工程和重點產業鏈國產化重點項目,產品在暢銷國內的同時,還伴隨著“一帶一路”走向了國際市場。

面對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時代機遇,重材院始終堅持“四個面向”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面向航空航天、油氣、核能、海洋工程、國防軍工等核心領域,聚焦高端裝備用關鍵基礎材料、重要元器件和特種傳感器,開展從基礎研究、設計開發、制備加工,到產業化、行業服務的全鏈條科技創新工作,不斷優化產業布局,繪制科創藍圖,探索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新模式、新路徑,以豐碩實績為材料強國遞交了一份沉甸甸的重材答卷。(丁新 王春)

(責編:蓋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