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王場鎮:引智創收 種出鄉村振興新“橘”面

柑橘基地喜迎豐收。王場鎮供圖
眼下,石柱縣王場鎮公路兩旁,一山接一山的柑橘挂滿枝頭,萬畝晚熟柑橘基地迎來豐收,映射出一幅紅紅火火的美麗畫卷。
曾幾何時,王場鎮雙龍村和石溪村的村民主要依靠種植傳統農作物,因收入較低,多數村民以外出務工為主,撂荒的土地越來越多。
近年來,在魯渝協作對口幫扶下,王場鎮充分利用雙龍村和石溪村淺丘低山的地理環境和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氣候宜人的生態環境,引進重慶市樂中農業有限公司,大力發展晚熟柑橘產業。
王場鎮雙龍村按照“穩定面積、調整結構、提升品質、拓展市場”的發展思路和“黨支部+公司+村集體+農戶”模式,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全村開發撂荒土地打造出7000畝柑橘產業基地。在雙龍村引領下,石溪村緊跟柑橘產業發展步伐,開發撂荒土地打造出3000畝柑橘產業基地,在全鎮形成了10000畝以晚熟柑橘為主的經果林示范片。
經過多年精心培育,王場鎮萬畝柑橘長勢喜人,目前柑橘產業園種植有倫晚、紐荷爾、紅橙、夏橙、沃柑等多個柑橘品種,預計盛產期可達2000萬斤。
“產業發展起來了,技術也要跟上。”王場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鎮不斷通過專家團隊出謀劃策、建設智慧農業設施平台,不僅攻克了晚熟柑橘的種植技術難題,還通過產業數字化轉型培育出了高品質、高產量、高效益的柑橘。
近年來,當地通過搭建智慧農業管控服務平台,建設產業物聯網、全方位監控、智能水肥一體機等基礎設施,打造形成柑橘生產管理模型,形成柑橘種植的精細化管理﹔同時,配套柑橘果園水肥一體化設備、集成式氣象站設施等,對空氣溫濕度、風力、雨量等氣象環境數據進行實時抓取,採用果園智能化灌溉和施肥,實現讓農戶“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進一步提升柑橘產品產量、產品質量、生產效率。
通過不斷改善土質、改良技術、科學管控,王場鎮產出的柑橘不僅顏色正、口感好,而且皮厚易儲存、耐運輸,達到海關出口標准。2023年10月,該基地獲得海關出口資質認証,為石柱縣晚熟柑橘在開拓海外市場上邁出了堅實一步,已累計出口沃柑50萬斤,產品遠銷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
“下一步,我們將強化品牌建設,培育知名品牌,加大柑橘品牌的宣傳與推廣力度,不斷提升王場柑橘品牌的知名度,讓創新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王場鎮黨委負責人表示。(任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