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正創新中筑牢文化安全屏障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安全關乎國家穩定、民族團結、精神傳承,是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隻有強化文化安全意識,才能有效維護我國的文化安全。要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在守正創新中筑牢文化安全屏障,推動文化繁榮興盛,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有力精神文化支撐。
創新文化發展體制機制,為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完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將完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作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方面,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加強意識形態陣地管理,優化意識形態工作組織架構,加強意識形態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統籌協調跨部門工作管理,形成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人人挑擔子、分工不分家的協同工作格局。二是完善輿論引導和輿情應對協同機制。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持續拓展網絡輿論宣傳陣地,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全面提升輿論引導能力。同時,圍繞重大時間節點,密切跟蹤意識形態動向,堅決防范化解意識形態風險。三是構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效機制。一方面,要統籌規劃,合力推進,通過完善培育、踐行、監督、評價等機制,真正取得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成效。另一方面,要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著力構建環境優化機制,營造濃厚的社會輿論氛圍,不斷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引領作用,引導廣大人民樹立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的思想共識。
提升文化治理現代化水平,增強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能力。一是優化文化治理體制機制,實現治理主體多元協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文化治理制度,是新時代加強和創新文化治理的重要任務。應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形成政府主導、市場助力、社會力量參與的大文化管理格局,建設人人參與的文化治理共同體,為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凝聚強大合力。二是健全文化領域法律制度,推進文化治理法治化。法治是實現文化繁榮和社會進步的重要保障。要完善覆蓋文化領域各個層次的法律體系,在專業分工的基礎上細化運作的具體規則和程序,形成各級政府同抓共管的發展格局。要不斷完善和健全文化領域法律法規,為推進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文化善治保駕護航。三是創新文化治理模式,提升治理實效性。要鼓勵探索融合科技與社會參與的新型文化治理模式,推動文化治理的現代化與智能化。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推動科技、產業、學術與社會的深度融合,構建跨部門、跨領域的文化治理網絡,推動文化治理的協同創新。
深入開展國家文化安全宣傳教育,強化全民國家文化安全意識。一要拓展國家文化安全宣傳教育內容。豐富且有深度的教育內容是文化安全宣傳教育取得實效的關鍵。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國家安全理念,讓學習者了解和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從而自覺維護國家文化安全。要加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教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文化安全教育教學全過程,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與行為准則。要把世界文明多樣性、跨文化交流技巧以及國際文化交往案例等納入教育教學,進一步豐富國家文化安全宣傳教育內容。二要創新國家文化安全宣傳教育形式。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算法推薦等技術,創新國家文化安全宣傳教育內容展現形態,豐富國家文化安全宣傳教育形式。根據受眾的不同需求,通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呈現形式,向廣大受眾推送文化安全相關知識。要將國家文化安全宣傳教育融入學校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提升青少年國家文化安全的意識與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能力﹔將國家文化安全宣傳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等特殊時間節點,利用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圖書館、書店等文化場所,開展各類宣傳宣講活動,推進國家文化安全宣傳教育入腦入心、走深走實、見行見效。(重慶工商大學,本文為重慶市社科規劃研究項目成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