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手術安全與個性化選擇解析

主持人:大家好,歡迎觀看人民網健康視頻節目,我是文彥。近視問題日益困擾著眾多人群,一些人希望通過近視手術來解決這一困擾。那麼,近視手術到底安不安全?自己是否適合做摘鏡手術?手術方式該如何選擇?效果又如何呢?今天,我們邀請到華廈渝州眼科醫院屈光與眼表疾病科主任鄭霄,和我們聊一聊相關話題。鄭主任,你好!
鄭霄: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在生活中,很多人因為近視而佩戴眼鏡。那麼,近視手術是人人都可以做的嗎?手術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
鄭霄:近視手術有一定的前提條件。首先,患者年齡需達到18周歲及以上,且近2年屈光度數相對穩定,每年度數增長不超過50度。此外,每位想做近視手術的患者都要經過嚴格的術前檢查,因為近視手術是在健康的眼睛上進行的,所以最重要的是要保証手術的安全性。術前檢查項目有20項左右,包括屈光度、矯正視力、角膜形態、角膜厚度等。隻有綜合所有檢查結果,才能確定患者是否能進行手術矯正近視。
主持人:如果想做近視手術,需要提前做哪些准備呢?
鄭霄:如果想做手術,一定要經過嚴格的術前檢查。在進行術前檢查之前,患者應至少提前一周停止佩戴軟性隱形眼鏡,若佩戴的是散光隱形眼鏡或硬性透氧鏡(即RGP),則需提前三周停戴。對於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鏡(即OK鏡)的患者,建議停戴時間不少於三個月,以保証眼部狀態恢復到自然狀態。並建議患者一周內好好休息,避免疲勞用眼,從而確保檢查結果的准確性。如果術前檢查結果符合手術指征,我們再來考慮做哪一類的手術。
主持人:現在近視手術種類很多,都有什麼特點呢?
鄭霄:目前近視手術方式主要有ICL晶體植入、半飛秒、全飛秒、表層四大主流的近視手術方式。
ICL晶體植入術是通過在眼內植入一枚透明的人工晶狀體,改變眼球的光學特性,以矯正近視及散光。該手術無需切割角膜,矯正范圍廣泛,且具有可逆性,但手術費用相對較高。
半飛秒手術是通過飛秒激光在角膜上制作一個完整的角膜瓣,掀開角膜瓣后,准分子激光在角膜基質層進行度數切削,治療完成后將角膜瓣復位。半飛秒手術還可細分為多種個性化手術方式,例如角膜地形圖引導的手術等,以滿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全飛秒手術是通過飛秒激光在角膜層間制作一個凸透鏡,然后通過一個2.5毫米左右的切口將其取出,這種手術方式無角膜瓣,術后恢復快。全飛秒在國內經過數年的發展,目前出現最新一代的微創全飛秒精准4.0可以全面的分析患者數據、為患者設計個性化的手術方案。該系統集成大數據特殊算法,可修正手術設備、驗光設備、驗光師、手術醫生的誤差,精准地分析患者的眼部數據,調整激光參數,精准度可達0.1度,從而為患者帶來更精准、更優質的高清視覺效果。
主持人:面對眾多的手術方式,我們應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手術方式呢?
鄭霄:手術方式的選擇需要根據患者的眼部條件、職業需求和用眼習慣等因素綜合考慮。如果患者眼部條件良好且沒有特殊要求,還需要根據個人習慣和經濟條件做出選擇。但有一部分患者眼部條件可能隻能做某種特定的手術,這時就需要醫生來為患者做出選擇。若近視度數較低且角膜厚度足夠,可以選擇角膜激光類手術如全飛秒、半飛秒或表層手術。對於高度近視或角膜較薄的患者,可以考慮ICL(有晶體眼人工晶體植入術),它能在不損傷角膜的情況下矯正近視。此外,年齡也是一個考慮因素,年輕人的中低度患者通常更適合激光手術,而中老年人若伴有白內障,可能更適合白內障手術並同時植入多焦點人工晶體以矯正近視。總之,選擇近視手術方式需個性化定制,務必在專業眼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決策。
主持人:近視手術后,有哪些特別需要注意的問題呢?
鄭霄:手術后,患者需要注意眼部衛生,避免臟水進入眼睛,不要揉眼,控制手機電腦的使用時間,多看遠,盡量早睡。同時,要遵醫囑按時用藥和復查。女生一個月內不要化眼妝,游泳這項運動需手術3個月后。此外,乘坐飛機對手術后恢復沒有影響。
主持人:手術以后我們的近視就治愈了嗎?近視手術安全性如何呢?
鄭霄:近視的根本原因是眼軸增長所致,近視手術不能縮短眼軸,所以近視手術可以提高患者的視力,但不能從根本上治愈近視,要保持遠期良好效果,一定要注意使用手機電腦的時間及頻率。無論是角膜屈光手術還是ICL人工晶體植入手術,術前要經過詳細的檢查,由醫生對患者的眼部進行評估,遵循專家共識和行業標准,確保安全后再考慮手術。手術過程短暫,且全程在表面麻醉下進行,患者不會感到疼痛。術后恢復快,大部分人第二天就能恢復到正常視力。
主持人:有人會有疑問,為什麼眼科醫生不做近視手術?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鄭霄:實際上,眼科醫生做手術的比例是很高的。我們醫院的醫務人員中,也包括我都是做過手術。當然,近視手術並不是治病,是根據個人需求選擇的手術,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做。有些人可能覺得戴眼鏡並不影響生活,而有些人則因為眼部條件不允許而無法做手術。因此,不能一概而論地認為眼科醫生不做手術就是因為手術不安全。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謝鄭主任的分享,同時感謝大家的關注,再見!
鄭霄:再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