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平台聚要素 渝北區市場監管局助力民營經濟向“新”求“質”

GDP連續16年重慶第一,科技競爭力保持重慶第一,規上工業總產值佔重慶1/7,重慶每下線3台汽車就有一台“渝北造”、全球每生產20台手機也有一台“渝北造”……這一串串亮眼的數據,正是渝北工業大區強勁發展動力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渝北區市場監管局積極作為,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推動區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公平競爭拓寬市場准入大門
在渝北區政務服務中心,前來辦理企業開辦手續的李先生表示,以前辦理這些手續需要跑多個部門,提交多份材料,耗時費力。但現在,渝北區全面推進“企業開辦一件事”改革,將多個關聯的單一政務服務事項整合為一個環節、一次辦理,企業開辦實現了1個環節、1份材料、1個窗口、0.5個工作日辦結的高效流程。
“真是太方便了,我早上提交的申請,下午就拿到了營業執照,還送了一套印章。”李先生表示,拿到的印章套裝包括企業公章、財務專用章和法定代表人名章,這些都是渝北區為新登記企業提供的貼心服務。
據統計,2024年渝北區存量經營主體已突破20萬戶,全年新登記企業1.1萬戶,位居重慶第三。其中,民營企業佔比高達98.1%,新增注冊資本242.5億元。現存民營企業79883戶,同比增加3.5%,佔全區企業總數的97.0%。
為降低創業門檻,渝北區積極推行住所承諾制、集群注冊、“一照多址”“一址多照”等便利化措施。通過與公安機關建立經營主體住所動態庫核實、添加機制,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群眾不跑路。目前,已添加200余個住所地址,極大推進了住所便利化登記。同時,對全區70余家集群注冊機構實施備案管理,建立起標准化集群注冊登記機制,為民營企業創業創新營造了寬鬆氛圍。
在渝北區優化營商環境的征程中,破解企業遷移難題也是一項重要舉措。記者了解到,渝北區針對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要求,不斷優化企業遷移流程,深入推進“企業遷移一件事”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渝北區還積極推行跨省市“雲遷移”工作。2024年底,“川渝雲遷移一件事”正式上線運行,辦理環節、申請材料、辦理時限大幅壓減。企業跨省市多次跑動變為遷入地一次提交、全程網辦,切實為經營主體減輕了流動成本。
四川省中奕鵬昊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就是從成都市成華區遷移至渝北區的受益者之一。該公司由於經營需要,准備從成都市成華區遷入渝北區,公司經辦人員來到渝北區政務服務中心市場監管窗口咨詢,經過窗口工作人員全程指導,通過渝快辦“川渝雲遷移一件事”專區,集成化注冊登記新模式順利完成了遷移調檔、名稱變更、住所變更登記等業務,這也是重慶市頒發的首張川渝“雲遷移”企業營業執照。
要素保障創新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
2024年,渝北區以優化營商環境為核心,以促進金融資源優化配置為導向,大力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年融資金額高達7.95億元,不僅超出了歷年總和,還在重慶質押融資金額中佔比17.41%,位居重慶第一。
據統計,渝北區共舉辦了3次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銀企對接會,覆蓋了200余戶中小微企業。此外,渝北區還按照融資金額的0.2%進行獎補,兌付了130萬元的質押融資獎補資金。一家參與對接會的企業負責人說:“我們企業正是通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成功從銀行獲得了貸款,這對我們的創新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為了進一步提升服務效能,渝北區走訪對接了多家區屬金融機構,鼓勵他們設立知識產權貸等普惠產品。一家金融機構的代表表示:“我們積極響應渝北區的號召,推出了知識產權貸產品,降低了入圍標准,讓更多的企業能夠享受到這一政策紅利。”
同時,渝北區還立項了5個服務機構,為他們提供一對一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政策咨詢及現場服務。這些服務機構不僅跟蹤落實每筆知識產權質押手續,還根據企業需求搭建銀企對接橋梁。
在專利轉化方面,渝北區也取得了顯著進展。渝北區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搭建了公益性服務平台和銀企對接平台,為市場主體提供專利檢索、評估、知識產權供需對接等公益性服務。同時,他們還制定了專利轉化扶持政策,對中小微企業獲取專利技術、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工作給予補貼。
科技創新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
近年來,渝北區深入貫徹落實《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和《質量強市建設實施方案》的部署要求,結合“數字重慶”戰略,積極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與質量強區的融合與互動。通過一系列具體措施,渝北區的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達到397.10億元,增長7.6%,總量位居重慶第一。
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渝北區市場監管局積極履行質量服務職能,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重慶泰山電纜有限公司全面推進裝備智能化、自動化升級,集成ERP、MES等8大信息系統,產線自動化水平與生產效率顯著提升,獲重慶市數字化車間認定。通過裝備智能化、自動化升級等創新實踐,提高了生產效率,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40余億元,榮獲了第八屆重慶市市長質量管理獎提名獎,並獲得了50萬元的質量品牌資助獎勵。
除了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外,渝北區還注重打造品牌創建培育梯隊,充分利用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站,深入開展質量技術幫扶“提質強企”行動。在渝北區市場監管局的引導下,重慶傳音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投入3290萬元進行數字化建設,建成集成信息化、數字智能化車間50條,建立供應鏈中小企業數字化系統,實現質量數據標准化,與鏈上企業共建供應鏈質量管理平台,實現質量數據在經營活動中高效率共享,提高質量響應和處理及時性,實施更加有效的質量預防和改進,促進產業鏈供應鏈整體質量水平提升。
與此同時,渝北區還開展了“大手牽小手”行動,鼓勵鏈上企業之間開展質量技術聯合攻關和質量一致性管控。重慶市天實精工科技有限公司作為鏈上企業之一,積極響應鏈主企業推行的各項戰略聯動,大力實施品牌戰略。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將傳音科技公司作為質量標杆,不斷提升專業化協作和配套水平,成功獲得了市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的稱號,並通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獲得了一個億的資金支持。”
通過全方位、全過程的質量技術服務,渝北區的智能終端產業鏈供應鏈質量技術基礎得到了夯實。傳音科技的一位市場銷售人員表示:“我們的產品銷往非洲、東南亞、拉丁美洲等海外市場,客戶覆蓋老、中、青,產品佔當地市場份額50%以上,銷量居全球第五。這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我們的不斷努力。”
數字化轉型不僅提高了市場監管的效率和准確性,還為質量強區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據統計,渝北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達到了235.6億元,增長36%,規模穩居重慶第一。同時,渝北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69.1億元,其中汽車產業和電子信息產業實現了“雙提升”。
隨著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廣大民營企業定能輕裝上陣、穩健前行,在重慶現代化建設中大放異彩。渝北區市場監管局也將持續優化民營經濟服務機制,推出更多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務實舉措,讓重慶民營經濟之樹“枝繁葉茂”。(夏金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